2017年12月20日上午,荣成市滕家镇滕家村三九开市的大集,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位身穿藏蓝色警服、面目和善的中年男子格外显眼,而村民们显然对他很熟悉,他一路走着,一路和这个那个打招呼,有时还停下来,和咨询什么问题的村民攀谈一阵。
村民们都管这个人叫“王书记”,虽然他身着警服,很少有人叫他“王警官”。他就是王可兴,威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驻滕家村的“第一书记”。
办案能手进村做起“第一书记”
2017年12月20日的上午,王可兴从集上一路溜达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位于村西头一排平房中的一间,一个小小的农家院,进门就是厨房,西屋是办公室、东屋是卧室,铺设简单而整洁。
2017年3月30日,王可兴提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滕家村这个仅有 900多户人家的省定贫困村,开始了他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履职。
说实话,每个换了生活环境的人,都需要重新开始,重新适应环境和调整心态。
“外面比屋里要暖和多了”,迎着近午的阳光,王可兴双手插兜站在小小的农家院里,调侃了一句,向记者介绍起滕家村帮扶的情况。
截至12 月已全部完成—村文化活动中心,两个小广场、三条道路,拉高了村庄“颜值”,改变了村庄面貌,使村民们更爱自己的家园。
驻村之前的王可兴,是交警大队的事故处理能手、破案高手,曾经有过全年肇事逃逸案侦破率95% 的业绩,靠的就是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常年勤务经验的积累,还有一股拼劲。来到滕家村驻村成为“第一书记”,定下帮扶承诺以后,王可兴还是凭着这股拼劲,不忘初心,迎难而上、谱写新章。
“破案精神”办实事改善村居环境
沿着王可兴所住农家院向村西南方向走,鳞次栉比的农家门前,笔直整洁的巷路横贯东西,这里原本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烂泥路,村民出门回家两脚泥。为改善道路环境,王可兴在支队的支持下,想方设法与有关部门协调、多方筹集资金、物料,先后硬化路面 5900平方、平整巷路1400平方,又在村西头修建了两个小型广场,供村民们用于户外健身、联欢活动。
三九赶集,是滕家村的一件大事,也是村民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大集西南角有一排楼房,王可兴向记者介绍,这原本是废弃已久的厂房,考虑到村中老年人居多,无论从身心健康还是联络同村感情来说,有个集中活动的场所会很方便,于是他争取了支队和村两委的支持,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为村民们开辟了一个丰富业余生活、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
旧厂房如今已粉刷一新,挂起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牌子,里面暖气充足,一些老人在临街的一楼悠然地打牌、聊天;二楼的空间更大,10 月份时交警支队曾联合威海市中医院到滕家村开展送医上门义诊活动,多亏了这处场地,使村民们安然坐在里面接受诊断,很多村民都参加了,医生对他们的健康状况给予了建议和指导。在游艺室里,不爱打牌的老人们手持从家里带来的二胡、唢呐等乐器、曲谱,吹拉弹唱,余音绕梁;大厅里设置了妇女之家,布置了几面大鼓,供大家消遣联欢,桌椅板凳都是王可兴通过支队想法设法筹集来的。
王可兴希望能把滕家村按照标准化社区来进行建设,这也符合很多村民的意愿,逐步配套必要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使村民的生活更惬意、更舒心。当然,这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硬汉子慈悲心肠有啥难事能帮必帮
王可兴一路走来,村民们对这个穿着警服的“书记”已经习惯了,他似乎成了他们的一部分,乐于助人的秉性使王可兴在村里结下了很好的人缘,大家有了什么难事、遇到什么槛儿,也都愿意找他商量。
修桥修路、安装使用净化水设备、改修厕所、逢年过年和支队同事走访慰问困难村民、组织免费职业培训帮扶村民就业、联系医疗资源为村民送健康、调解各类村中纠纷、发展村委年轻预备党员、开展常态化党课教育……驻村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可兴的日程几乎排得满满的,用句老话说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跑细了腿儿,但是眼看着村容村情一点点发生新变化,他感觉非常充实。
滕家村人淳朴善良,你对他们好,他们就拿你当自家人,王可兴对此深有感触。这里质朴的民风、浓郁的人情,使他坚定了做好这个“第一书记”的信念,他将竭诚竭力为大伙儿服务,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赵树一林锋仇光尚】
新闻推荐
威海晚报小记者走进温泉镇研学滑雪嬉雪尽享运动乐趣威海新闻网讯(记者沈道远文王晓图)新春伊始,威海晚报的小记者们又开启了快乐的研学之旅。2月25日,近200名小记者来到位于温泉镇的地中海游乐园滑雪...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