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卷青灯,悬壶一世。1日下午6点多,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的张灿玾去世,享年89岁。记者采访获悉,张老的追悼会将于3日13:30在莲花山殡仪馆举行,市民可前去送老人一程。
著作等身 3年写完百余万字《中医古籍文献学》
张灿玾是山东荣成人,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983年,张老被卫生部指定为华北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带头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多项,出版了《针灸甲乙经校注》、《素问吴注》、《松峰说疫》、《经穴解》、《石室秘录》点校等10多部中医古籍。
在整理古籍的同时,张老对中医经典医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尤其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条文释义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著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黄帝内经文献研究》一书。
1994年,张老开始撰写《中医古籍文献学》,每天平均工作10多个小时,历时3年完成,全书100多万字,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体现了国内外该专业的最高水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撰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他的老伴不幸去世,他自己也由于过度劳累而复发胃肠病和颈椎病。
爱书如命 藏书上万册,客厅被改成了书房
研究文献离不开古汉语知识,张老深厚的古文修养来自于他平时的大量阅读。他的儿子张增敏说,父亲爱书如命,经常买书,而且坚持每天读书。家里藏书5000余种,有上万册,其中医书3000多种。记者看到,张灿玾家中的客厅被改成了书房,四壁都是堆满书的书架,卧室床头枕边也都是书。
“我这辈子离不开书,什么时候不能看书学习了,你们给我准备后事吧!”这是张老时常给家人说的一句话。
记者采访获悉,如今,张老的儿孙都投身中医事业,儿子张增敏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综合实验室主任,专门研究针灸实验;孙子张鹤鸣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中医药大学张灿玾大师工作室,帮老人整理文献,接受言传身教。2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张增敏,他告诉记者,老人身体欠佳有一段时间了,最近一直在医院住院治疗,“走得有些突然。”
【记者追忆】
毕生钻研医术,首要治病救人
2015年4月,记者有幸参与过一次对国医大师张灿玾的集中采访。彼时,他已87岁高龄。
那天下午,历下区文明办的工作人员带着市内几家媒体五六名记者共同采访,张老的家在省中医一处单位宿舍里,一进门记者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国医大师的家中如此简朴,房间里并无多少装潢,目之所及都被书籍占据,有的书散放在桌上,有的打成捆放在椅子边上。
张老正在书房工作,走进书房,记者才算见识了真正的书房。书房大概有10平方米,四面墙壁全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卷宗、书册、画轴……书架并不是很整齐,张老说,因为书总是翻看,不能当摆设,所以怎么也齐不了。他原本坐在书桌前,面前、背后全是书,对话时,记者坐着只能看见他半张脸,后来为了方便大家拍照,他让家人把桌上的书往边上挪了挪。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书张老全部“已阅”!
那时他精神矍铄,如此高龄仍在为人看病。“我只要还有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体力、精力和智力,就会一直给人看病,要不我这一生钻研医术是为什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肯定是为了‘医生\’这个名称,是要给人看病。”张老这段话让人记忆尤深。提到有人不远万里来求医,看到对方家境贫困,他不由得心生怜悯,所说原话已记不清,大意是“长途奔波已是辛苦,穷人赚钱更不容易,我怎么能再收他们诊金。”张老仁心可见一斑。 (记者刘杰)
【划知识点】
山东健在的俩国医大师都是中医药大学的教授
什么是“国医大师”?2009年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如今,“国医大师”评选已过三届,共90人。山东有3人获评“国医大师”,除了张灿玾,还有尚德俊和张志远。
2014年10月,尚德俊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了“国医大师”的称号,也成了山东省第二位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的中医人。据了解,尚德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外科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动脉炎等。
2017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97岁的山东名老中医张志远被评为“国医大师”。张志远讲授中医妇科、伤寒、温病、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 (记者孙镇镇)
【相关链接】
悄然复苏的传统中医
“孩子有点咳嗽,我得带他去推拿一下。”市民赵女士的女儿今年6岁了,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没怎么打针吃药过。“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去推拿,一般推个两三次就没事了。”赵女士说,怕看西医给孩子用抗生素,所以一开始就带着孩子看中医。
近年来,像赵女士一样选择中医治疗的市民比例越来越高,“冬病夏治”三伏贴更是受追捧,今年初伏当天,前来千佛山医院中医科贴三伏贴的市民就达到300余人次,而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一科也迎来了400余人。记者采访获悉,“冬病夏治”三伏贴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特色及中医疗法“简、便、验、廉”的特点。
作为区别于西医的最鲜明特征之一,中医的“治未病”概念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成为社会上一个流行词汇,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和认可。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了中医药服务的三大功能,之首就是“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市民对健康需求的一个积极回应。”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医院院长赵升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从单纯的有病看病,到现在的没病防病,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进步。 (记者孙镇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德凝通讯员唐娜)“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不仅要有所学,更要有所思,让大家真正静下心来,反躬自省,从思想源头上杜绝腐败腐蚀,真正念好‘廉洁经\’。”近日,岚山区虎山镇纪委书记梁俊年告诉记者,...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