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澡、冠沐,希望洗掉往年不好的晦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兆头,称为“修禊”。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还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八百年一开花,八百年一结果,八百年一成熟,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在一些小说中,便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是民俗中日期相近、相连或相重的三节。寒食节亦称“禁火节”“冷食节”“百五节”,是夏历中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纪念春秋时期“火焚绵山”晋国名臣介子推的忌日;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民间祭扫祖坟的日子。三节有赶在同一天的年份,查《万年历》(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1921年到2020年100年间,1954年(甲午年)、1973年(癸丑年)和2011年(辛卯年)三节同日。因此,民间常把三节都归并于清明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吕剧《王定宝借当》中,也有这样的唱词:“清明佳节三月三,老师傅踏青去游玩……”
阴历三月三前后,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生机盎然,历有踏青春游、户外荡秋千、放风筝、逛庙会、新媳妇回娘家、吃荠菜煮鸡蛋、吃春饼、凉拌野菜等习俗。旧时,蓬(莱)黄(龙口)招(远)掖(莱州)一带有“三月三,嬉河川,消灾祸,颐天年”的民谣。
荡秋千是我国自古以来一项非常普遍的体育活动,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而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荡秋千需有技巧,启始时要靠外力推送才能荡起,荡起后,从高点向低点移动时,需把身体蜷缩起来,而从低点向高点迁移时,则需把身体逐渐伸直,这样才能使秋千荡得越来越高。
清明三月三,气候转暖,迁徙的候鸟要回归,山东地区有“小燕不过三月三,大雁不过九月九”的谚语。冬天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越冬,不等到三月三就飞回来了,在我国东北地区生活的大雁,不等到九月初九,就要飞到山东地区来过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冬迁过来的大雁,夜间经常成群结队地在田间麦地里啃食麦苗,屙下的雁屎可以喂猪,我少年时期常在天不亮时就起来捡雁屎,手脚和耳朵被冻得通红,连续几年被冻就会积疾成疮,像个烂茄子,直流黄水,暖和过来又痒痒又疼,滋味很不好受。后来,由于河流污染,大雁吃完麦苗喝不到干净的河水,都迁徙到山东荣成和江苏盐城湿地野生动物保护区那儿越冬繁衍,雁群在天空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的壮观场面在我们老家很少见到了。
新闻推荐
“早知道手术这么安全,还没什么痛苦,我早就来做手术了,也省得吃这么多苦头了。”近日,经过术后短短五天的恢复,陈大爷顺利从新安男科医院出院。据了解,荣成79岁的陈大爷,60岁左右就患上了前...
荣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