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莉
本报通讯员 田常力 报道
“我们是从南京来投资的,人生地不熟,相关手续去哪里办一头雾水。半个月前,商圈党委主动与我们对接,不厌其烦地陪我们对接部门、反复修改方案,促进了项目尽快落地。”5月28日,记者在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党群服务中心,遇到了幸福门基金小镇项目经理李伟峰,他对当地商圈党委提供的帮助非常满意,“我们马上进入前期装修阶段,今天我过来是想跟王书记商量下一步手续办理的相关事项。”
李伟峰挂在嘴边的“商圈党委”,是个啥组织?
在威海市环翠区新威路北段不足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威高、华联等9家商业巨头,1.8万余名各类从业人员,是威海市当之无愧的“第一商圈”。环翠区于2017年6月在这片活跃的经济高地,指导成立了全省首个商圈党委——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探索党建引领经济“抱团发展”。
然而,在商圈党委成立之初,却是另一番景象。商家认为参加党建活动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不愿主动参加活动。党员在商圈中只是普通的一员,没有可依托的平台和支撑点,难以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由于缺乏党组织有效的引导和指导,积极分子不知如何靠近组织。
“刚开始,大家对商圈党委是做什么的都不了解。当工作人员说是来为企业、党员、职工服务的时候,大家半信半疑,工作人员走访中也没少吃‘闭门羹’。”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书记王燕对记者说,当时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她带领2名工作人员,用3个月的时间,通过“扫楼”的方式与业主逐一建立联系,查找到“口袋党员”62名;摸清了周边15幢商务楼宇和876家企业的基本情况,掌握了1.6万余名职工和215名党员的基本需求,建立起商圈党建服务大数据。
“针对商圈内党员年纪轻、分布散、流动快等问题,我们创新采取‘业主+企业、楼宇+楼宇、社团+企业、企业+企业、社会组织+企业、社团+社团’等多元组织设置形式,将零散的党员凝聚起来,将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王燕表示,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有5个党委、2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纳入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管理,建立基层群团组织47个,与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纳入共建党组织40多个,实现了党组织触角的有效延伸及全覆盖。
围绕企业、党员、职工需求,商圈党委制定了党务、政策、商务、公益4大类19项服务清单,线上对接了37个行政部门,近700项业务办理流程共享到商圈自助网络平台。同时,成立行业联盟和异业联盟,联盟内企业已达成合作32项,促进了商圈企业抱团合力发展,商圈党委渐渐成为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的“红色引擎”。今年疫情期间,商圈内党员、商户、企业家在党组织的号召下积极响应、挺身而出,捐资捐物共计49万余元、一线执勤500余人次,其中党员参与捐款379人,占商圈内党员总数的100%。
“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的成功运转,让我们看到了区域性党组织建设的可行性。”环翠区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王莉说,环翠区又相继建立了3个商圈党委、4个园区党委,构建起以区委“两新”工委为核心、8个园区商圈党委为枢纽、各类群团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1+8+N”党建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了环翠区经济聚集区的全覆盖。王莉告诉记者,目前环翠区正在运作搭建区级平台,成立商圈、园区党委共同体,发挥各自所长,促进全区资源、服务、活动、项目的共享。同时,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实现业务不出商圈、园区即可办好。
新闻推荐
依托“海贝分”构建以正面激励为引导的信用应用体系 威海:信用 “五进” 骏马先跑
扫描二维码,通过大众日报客户端威海频道了解更多威海新闻聚焦“信用威海”建设●“小积分”助推“大诚信”,威海构...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