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口路段动态尽收眼底,街头巷尾画面清晰可见……适应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威海市公安局全面推进智慧化实战指挥体系建设项目,走出了一条全息感知、 科技强警、 数据强侦、 安全发展的固本强基之路。
平安,是一个城市幸福指数的基本要素。 近年来,威海市公安机关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公安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朝着基础治安要素管控扎实到位、基础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基层执法行为规范高效、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齐备完善、基层综合保障更加有力、基层队伍正规化水平明显提升“六大目标”,全力打造平安威海升级版。
基础警务夯实平安筋骨
10月16日16时,威海市公安局高区分局卧龙派出所社区民警、辅警在进行“ 一标三实” 实有单位人员信息采集过程中,比对出辖区一名从事海鲜烧烤的人员系在逃人员,第二天成功将其抓获。
扎实有力的治安管控,得益于市公安机关强化社区警务工作、优化治安要素管控的有力举措。
在城区,他们全面落实城区1名民警、2 名警辅、若干网格员和警务助理的“1+2+N ”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在重点区域和农村分别探索建立1名民警、1 名警辅、若干警务助理的“1+1+N ”模式以及“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努力让公安系统的管控覆盖面延伸到各个街道乡镇。为保证社区警务工作质量,市公安局对全市2672 名警务助理加强正规化、专业化管理,探索打造了环翠分局警务助理综合管理中心示范点,推动农村治安管控工作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已招募5800 余名网格员、警务助理,社会信息员达到 1.2万余名。
借助“1+2+N ”模式,突出“人、物、地、业”等重点,市公安局深入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危爆物品管理和行业场所动态管控,将短租公寓、农(渔)家乐等纳入管控,实施自动对比预警,将安全要素做好做优。
硬件建设方面,市公安局投资6000 余万元,完成18 个基层所队的新建、续建、改建工程及警用车辆、装备的配置,加速基层警力的硬件升级。
一系列措施让基层“ 筋骨” 越来越强壮,全市基层基础管控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实。自“1+2+N ”模式在城区全面施行以来,全市共借助基层群防群治力量搜集各类信息线索6万余条,破获案件1700余起;全市派出所总警力占比达到46.23% ;非警务警情分流率达到96.9% ;全市2672名警务助理得到正规化、专业化管理,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逐年提升。
科技强警“最强大脑”盯紧海陆空
实战型数字化指挥中心是威海各级公安机关运筹帷幄的“中军帐”。依托 350 兆数字集群、视频监控系统等科技平台和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他们打造了集数据资源高度整合、合成研判作战、应急综合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有力助推了公安工作向主动出击、智慧警务转变。今年以来,市公安局通过合成作战破获案件520余起,抓获在逃人员100余名。
积极推动视频监控升级,“ 天眼”紧盯海陆空。目前全市已建成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四期项目,建设高速卡口53处,覆盖全市高速公路;新增监控摄像机9781 个,配强维护、巡查、图侦 3 支队伍,开展集成研判手段、碰撞分析模型建设,实战贡献率超过80% 。在沿海建设高清视频监控785处。建立9支672 人的应急处突队伍,一、二、三级巡防力量持续增长,总量达到 3.2 万人。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空地一体化防控系统让数字化指挥体系前端感知更加灵敏。
为实现数字化时代的精准打击,威海市公安局创新整合人脸识别数据,全面推进人像识别、车辆卡口、视频监控等感知数据深度融合,结合无人机等设备,建立动态感知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安全保障。
强大的数据支撑不仅提高了公安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为案件办理提供了新的模式。他们将警务助理业务工作“搬”到了网络上和移动端,通过手机APP ,便能实现基层民警与指挥中心的实时互通互联,将警务助理工作全部纳入一网化运行。
数据显示,基层基础工作装上了“ 大数据”的智慧大脑,实现了?“全息感知”与“研判预警”交互对接,今年以来,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7.2% 。
警务创新将服务做到百姓心坎里
今年8月,一台身份证自助申请终端机和一台身份证自助领证机在孙家疃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上岗”。有了这两台机器,补办身份证的市民只需操作自助机,便可以自行完成相关的身份证办理手续。 这是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户政窗口进驻各政务服务中心及便民服务中心的试点,也是市公安局创新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
深化“ 一次办好” 改革,出入境、车管等部门自主研发服务系统,引进自助化设备,启用第三方支付缴费方式。
瞄准群众普遍关心的受立案重点环节,对“警情处置”环节设定15项规定动作,对“ 警情反馈”环节提出硬性要求,对“警情分流”环节加强巡查,当日所有警情24小时内分流完毕。
在公安系统内部,创新也同时体现在执法基础和警务机制的改革上。
规范执法是强基固本的首要任务。在完成“一厅一中心、一室一窗口”建设的基础上,市公安局全面推行了执法风险预警评估、执法办案分级管理、执法全流程信息化监督等新举措。
警务创新在各区市分局“ 百花齐放”——
—威海市公安局高区分局对原有机构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将警力下沉基层,派出所警力占比达62% ,由刑侦大队承担刑事案件侦办工作,派出所不再办理刑事案件。
经区分局自主研发“ 经区PUS ”手机APP ,实现出入境证件、居住证办理等服务事项线上受理、“一机”通办、一次办结。
文登分局建立了一支技能精湛、装备优良、反应迅速的特巡警队伍,推行巡警驻派出所机制,提升了巡逻防范效能,促进了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显著提升……
通过执法基础和警务机制的改革,全市公安系统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市公安局也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三连冠的市级公安机关之一。
实战练兵锻造高素质公安队伍
锻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公安铁军,是打赢这场基层基础攻坚战的主体保障。市公安局强化实战练兵、提升体能素质,一系列提升队伍素质能力的举措全面实施。
坚持学为用、 训为强、练为战、战则胜,威海市公安局刀刃内向,全力实施“体能、枪支使用、信息化应用、规范执法能力加岗位专业技能”“4+X ”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显著增强队伍战斗力。
每周一次体能训练,每月一次体能测试,体能不达标的民警一律不得晋升领导职务、一律不得晋升警衔、一律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以“减腰围、降体重、强素质、提振精气神”为目标,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标准最严的警体达标测试,全力增强民警体质。
一系列硬措施点燃了全市公安民警的热情。攻坚战开展以来,民警体能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同比提高 25.2%和22.7% ,打造出一支站得住、跑得过、追得上、叫得响的公安队伍。
在提升公安民警身体素质的同时,他们立足实战,开展民警综合培训,加强防护、武器警械、盘查搜索等技战术训练,形成了以单警装备使用、盾牌警棍配合、徒手控制带离、小组单元配合、常见警情处置、枪支规范使用、车辆盘查搜索等七个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实战训练课程体系。创新“老带新”的结对帮扶培训体系,结成“警师制”青蓝对子236个,组织开展民警说课比赛56 场次,实现了每个派出所1名警务实战教官的格局。
在威海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的任务清单上,每一阶段的攻坚步伐清晰有力。截至目前,全部完成省公安厅 2017 年确定的88项攻坚重点任务;2018 年确定的116项攻坚重点任务已完成 109 项,剩余7项年底前全部完成;提前完成2019年攻坚重点任务25项。
面对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市公安局还将继续在基层部署、科技支撑、执法规范、队伍实力等方面的建设中用智用力,在践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公安誓言过程中写下更多的“ 威海篇章” 。【 林锋李莹】
新闻推荐
本报威海12月17日讯(记者陈乃彰通讯员刘建波)12月16日,青鸟盛地校园足球发展研讨会在望海园中学举行。环翠区教...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