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绘就劳模创新工作室远景近图
年内数量翻番,2020年达到500家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常会会)日前,市总工会举办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了威海恒科精工、克莱特菲尔风机等4家企业的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提出从今年开始,市总工会不再设定市级创新工作室评选命名数量,只要符合条件的,当年申报全部给予命名,力争实现“年内翻番,2020年达到500家”的目标。
“开展创建工作的目的是为职工打造学习成长发展平台,让想创新、能创新的职工有机会、有舞台,推动建立更加广泛、坚实的群众创新基础,真正把‘精英工程\’变为‘职工所能\’,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变成广大职工的实践行动。”威海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刘德柏介绍,市总工会将实行“四步走”战略。推动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上档升级。
着力扩面提质。今年开始,市总工会不再设定市级创新工作室评选命名数量,只要符合条件的,当年申报全部给予命名,一家企业可有多个,每个班组都可以争创,力争实现规模效应;突破行业限制,制造业、服务业、手工艺等行业企业均可创建,创建内容可结合企业实际灵活选择;突破规模限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创建“培训区、实践区、展示区”等多功能创新工作室,没有条件的可以在车间空地开辟空间让职工交流研讨;突破创建模式,创新工作室可以建在班组、车间,也可以建在企业,可以根据工种专业建立,也可以跨工种专业建立,确保工作室能充分发挥效应。
突出激励导向。为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今年6月份,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一线职工岗位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动建立全方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工会各层面广泛激励的局面。此外,市总工会还将继续给予每个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万元的创新经费资助,定期评选市级示范工作室并给予5万元的创新经费资助。
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发展“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职工创新文化,夯实职工创新之基;增强职工创新自信,大力宣传职工创新的典型事迹,让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热情得到保护、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完善督促考核。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创新工作室工作督导,督促各级工会把创建工作纳入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与职工的技能评定、晋职晋级、评先评优挂钩;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创新团队带头人和创新个人要优先纳入本级先模评选范围,并纳入上一级先模评选的重点推荐对象;积极推动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经营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成果的效用。
自2012年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开始以来,威海市已创建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5家,各级工作室完成较大技术攻关2000多项,获国家专利828项,创造经济效益8.3亿元。
新闻推荐
游神雕山野生动物园 小记者韩凌宇 (淄川育英双语实验学校四年级三班)
假期我和妈妈去美丽的神雕山野生动物园游玩,听说那里又有趣又美丽。刚进动物园,先走一段路,随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