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公里”金融聚集区正在形成
——竹岛街道打造辖区金融服务新业态
◎记者 匙亮
6月份,中信大厦迎来一位新的“客人”——经过半年时间的选址和观察,中煤财产保险公司正式进驻,成为今年大厦第四家进驻的保险企业。
作为环翠区竹岛街道标志性建筑,中信大厦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更招来了大批金融企业。
今年,依托大厦原有金融基础,竹岛街道以中信大厦等商业建筑作为主要发展提升对象,合理规划、主动服务,大力发展辖区内金融产业,打造辖区内金融服务新业态。
腾“笼”换“鸟”,大企业带来新经济
年初,环翠区开始部署突破攻坚“十大重点”,其中,提出了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强化招商引资成效、深化“三联三服”等多项重要内容。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有限的今天,楼宇经济已经成为新的发展和增长点。竹岛街道经过仔细研究和部署,把眼光转向了街道内的金融行业。
中信大厦和旁边的国际商务大厦都有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金融行业经验,竹岛街道定下了目标——以这两座大厦为支点,将这片地区打造成为环翠区、乃至威海市重要的金融服务区域。
百米高楼、寸土寸金。街道经过计算,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每年就能够带来300万元的税收收入,业内先进企业则将达到千万元。但在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大厦中逐渐增多的P2P散售项目成为了发展的桎梏。
由于占地面积小,收益低、风险大的P2P项目经常在一层楼中就有几家,而大项目往往又对办公用地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零散的P2P项目既不利于大厦管理,也给新项目的入驻带来了不少麻烦。
从去年下半年起,竹岛街道开始对高风险P2P项目进行清退,一些租期到期、风险较大的项目逐渐走出了大厦。截至目前,已清退腾出了8000余平方米的“黄金空间”,并积极与国内先进金融企业对接,把最好的土地留给最适合的企业。
在原有的中宏、信诚、同方人寿等5家保险企业的基础上,大厦陆续引进了浙商保险、中煤保险等保险公司及贝海金融服务外包等5家金融相关企业,目前,整个大厦仅保险企业就达到9家。
中信大厦成为保险类金融中心,而一旁的国际商务大厦则成为投融资企业的聚集地。依托投融资市场,国际商务大厦将重点放在了基金、投资类金融机构和潜在辅导上市企业。今年以来已进行2期路演,为20多家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发布相关信息,为企业融资230万元。
靠前服务,“热心肠”助力行业发展
中煤财产为什么能够进驻中信大厦?原因不仅仅是由于竹岛街道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环境,更是因为竹岛街道有一批“热心肠”的人。
今年是竹岛街道的“三联三服提升年”,以“打造区域性金融板块,加快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工作重点,街道将以往对企业面上的、外沿的普惠性服务转为个性的、专业的引导性服务,为企业入驻“保驾护航”。
“企业需要什么资源,我们就对接什么资源。”竹岛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成功吸引企业入驻,竹岛街道主动出击,从入驻前、协商时到开工后,为企业提供贴心而细致的服务。
年初,在各项协商还未开始前,竹岛街道就单独成立了金融办,负责招商各项工作,制作街道招商政策汇编本,向到访企业提供政策引导。竹岛街道还安排专人每周实地考察建筑内部情况,每周都会更新数据和问题,感兴趣的企业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辖区内的最新资源。
随着人员和企业的进驻,中信大厦停车位不够的问题逐渐显露。竹岛街道与大厦负责人协商,将原来的地下建筑改造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60余个,预计10月份改造完毕,基本满足大厦企业的用车需求。竹岛街道还计划在大厦内打造8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返聘专业人员为企业服务。这里不仅有工会、党群中心等的办公场地,大厦职工休闲、阅读和培训也将有好去处。
金融行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各类金融要素集聚,围绕这些方面,竹岛街道今年开展了多项工作,形成了融资规模持续增长、金融业态日趋丰富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精心培育的金融“气息”成为吸引金融“候鸟”前来栖息的一大法宝。目前,辖区已经有市级以上金融单位42家,在建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北至中信大厦,南至城投绿轴,“一平方公里”金融聚集区正在逐渐形成。
新闻推荐
杰出人才来威最高可获千万元经费 市财政人才专项资金增至1亿元,此前预算是4000万元/年
本报威海7月31日讯(记者陶相银通讯员柴志军)日前,威海市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提升威海英才...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