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松高彭辉
通讯员张军张夫华报道
本报威海讯在前不久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威海企业牵头及合作完成的3个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威海建市以来奖项最为集中、质量最高的一次。三朵“金花”并蒂盛开,是威海近几年不断加强创新政策供给、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带来的成果。
相较于大城市,长期以来,威海存在着产业基础不厚、高校院所不多、人才聚集不易等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因素。为此,威海瞄准“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产学研合作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的定位,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所协同的威海特色创新之路。
紧抓机遇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2016年,威海正式入围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了“一区多园”的建设思路,围绕打造高端平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9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组建“一个中心”,即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创新型科研经济实体国家威海创新中心,建好“三大平台”,即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按照规划,到2018年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完成,到2020年“一中心三平台”体系将形成并高效运转,并逐步向碳纤维、海洋生物及制药、海产贝类、高端轮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时尚创意等领域延伸布局。
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创新。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威海市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的引导作用。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由迪沙药业集团主导完成的“坎地沙坦酯原料与制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项目,打破了该类降压药由国外垄断的局面,药剂问世后,大大拉低了销售价格,已经累计为全国高血压患者节约用药成本百亿元。在企业科技攻关的关键时刻,威海自2012年起,对迪沙药业的海洋生物与功能食品研究院进行资金扶持,累计扶持2300万元,为企业斩获大奖添了“一把火”。去年,威海市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达到2.1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43.3%。在政府带动下,2016年威海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78.2亿元,占GDP比重为2.43%,增长0.16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
真才实学助力企业创新。针对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威海打破校地、区域、所有制的限制,以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为龙头,按行业、产业整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开放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威海已与22个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5个,其中轮胎和海参两个联盟获批国家级。由省科技厅、中科院、威海市政府和威高集团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威高集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实施8年来,共投入资金2.5亿元,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0多项,实现产出20多亿元。在引进人才方面,2017年威海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名,数量在全省获得“双第一”,10位院士与威海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
新闻推荐
本报威海1月18日讯(记者陈乃彰通讯员孙妮静)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加大课程整合建设,也为参加环翠区每年一次的综合实践成果展评打下良好基础,1月16日,古寨中学举行综合实...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