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俩月打赏网络主播4万元,父母恼火又着急
熊孩子的“赏金”能否追得回
征集令:你家孩子是否也沉迷游戏和直播?您有好的解决方案吗?
威海新闻网讯 (记者 王静)威海12岁的男孩瑞瑞(化名)开朗活泼、充满好奇、喜爱唱歌跳舞,一直是爸爸妈妈的“开心果”。可是,最近一段日子,瑞瑞这“开心果”着实让爸爸妈妈上火。
11月中旬,想去缴纳取暖费的李女士发现,自己的余额宝和银行卡以及瑞瑞爸爸银行卡里总共约40000块钱竟不翼而飞了。去银行调取消费记录才发现,大约一个月内,这些钱都通过自己的手机支付给了一个叫“来疯直播”的直播平台,仔细追问,这些钱竟是儿子瑞瑞花掉的,全部用来打赏了网络主播。
儿子打赏网络主播 卡里4万多元不见了
昨日,记者与李女士取得联系时,李女士既恼火又难过,这都源于她12岁的儿子瑞瑞。
11月上旬,李女士想起应该缴纳取暖费了,结果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各种支付都未成功,且显示余额不足。这让李女士非常纳闷,“各种卡里加起来得有40000多块钱呢?钱去哪儿了呢?”
摸不着头脑的李女士赶忙来到银行查取消费记录,这一查可把她吓坏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自己的账户一直在向一个叫“来疯直播”的平台转账,最少的2元、然后是10元、20元、最多的有1000多元。
思来想去,想到儿子一直爱玩自己的手机,拉过来一问,儿子说自己没花。但他说自己曾经上“来疯直播”听歌、听笑话、聊天来着,还在里面给女主播送过礼物,需要花费“星币”。李女士赶紧打开软件,发现这个账户多次购买了星币,并一次又一次被儿子打赏了出去。
李女士和先生把儿子狠狠教训了一番,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他花钱打赏主播,那不就等于给人送钱么?”
李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一直很聪明也很活泼,偶尔调皮但从没惹过大事,还算让他们省心。平常自己和老公工作忙碌,经常让儿子在网上订餐,她的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在家人中也从来不是秘密,这才酿成了大祸。
“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挣得也不多,攒下这么多钱实在不容易,没想到孩子这次如此不懂事……”说起这事,李女士异常伤心。
本想“自认倒霉” 发现儿子仍然痴迷
瑞瑞都在直播上观看些什么?李女士说,无非就是听主播唱歌、讲笑话、聊天。问他对花了这么多钱有没有概念,瑞瑞直说,看直播时,大家都在刷礼物,于是自己也跟着刷了礼物,用的都是“星币”,并不知道是“真金白银”。李女士认为,儿子毕竟才12岁,如此大额消费未经家长确认应该不算数。
事情发生后,李女士和丈夫跟瑞瑞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把事情的严重性和道理都摆出来,瑞瑞似乎也明白了道理,一度悔恨落泪。
李女士告诉记者,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确实很烦躁也很恼火,也曾动过“自认倒霉、不再追究”的念头,但是事后一个多星期,她发现瑞瑞还曾借用手机查询作业的工夫,再次观看“来疯”直播并且打赏了一定金额。最让她惊讶的是,瑞瑞此次打赏不再使用父母的银行卡支付,而是用了“蚂蚁花呗”打了白条。
“发现这事的时候,我就感觉事态更严重了,孩子这是上瘾了!”李女士这才决定绝不善罢甘休,决定与软件方沟通到底,也要用自己家的惨痛经历给威海家长提个醒。
直播平台未答复 李女士拟走法律程序
事情发生后,李女士在网络上搜索到了“未成年人直播打赏后成功追回”的案例,随即与“来疯直播”客服取得了联系,想要追回瑞瑞打赏出去的钱。最初,客服一直以“5个工作日之后回复您”来搪塞李女士,等待5个工作日后,李女士也并未接到软件方的回复电话。
李女士告诉记者,在后来的沟通过程中,也有客服说过:“打赏时是用密码支付的,一旦支付说明是自愿行为,与软件方无关。”
如今,李女士声称要通过媒体曝光和投诉来督促软件方处理此事,但“来疯直播”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
昨日,记者也注册登录了“来疯直播”,发现仅通过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便可轻松注册,其间没有其它手续和协议。当记者与客服取得联系,说起未成年人打赏能否追回时,正与记者聊天的客服突然就没了回复,接下来半小时一直询问,也未得到回复。
李女士说,现在,她依然对软件方抱有“私了”的希望,但若与软件方沟通不成,她将采取法律程序,她已于11月23日向山东中立达律师事务所的于洋律师进行了咨询。
律师称男孩打赏应退还 但举证有难度
那么,很多人就会关心,对于打赏的“熊孩子”来说,钱能否要的回来?记者据此咨询了于洋律师。
于洋认为,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12岁的男孩用父母的钱打赏网络播主,主播的内容与其健康成长的需要并无必然关系,男孩的这种行为无论定义为赠与还是消费,都与他的年龄、智力、经济能力和日常需求不匹配,也未得到法定代理人(父母)同意,因此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直播平台向对方返还钱财,并提交相关证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走法律诉讼程序。
“现在的难度在于举证,有的软件方会提出要求,让当事人证明使用手机打赏的的确是孩子而非大人,这个有点难度。”于洋也已向李女士建议,可以向“来疯”公司所在的杭州市监管部门、相关文化监管部门举报,期待得到解决,也可与威海及杭州当地媒体联系,借助媒体力量追回打赏金。
“但是,我们和李女士也做好了走法律程序的准备,如果软件方无法沟通成功,将会向他们发送律师函。”于洋表示。
在此,于洋提醒广大读者朋友,在尊重孩子的隐私权、适当自主权的前提下,父母不仅要关心那些看得到的日常风险,还要关心孩子在互联网上的种种行为,教会他们防范互联网的风险。“家长一方面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减少孩子在互联网上进行与其年龄、智力发育不相符的行为的机会,例如对电子支付工具进行加锁,保管好密码;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学习互联网的风险知识和案例,引导孩子健康积极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帮助孩子们自觉养成风险意识。”于洋说。
新闻推荐
文印店主私刻公章“办公事” 有派出所、民政公章,盖章轮次收钱,店主员工都被判处有期徒刑
本报威海11月23日讯(记者孙丽娟通讯员雷鸣)近日,高区法院审结一起伪造国家机关、公司印章案,赵某、许某没有制作印章资质,却刻制多枚国家机关印章和公司印章牟取私利,最终获刑。赵某经营...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