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瑗通讯员徐春光
2月16日,诸城市桃园区冶家店子村鑫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扎制着一批准备发往韩国的扫帚。厂房外,到处晾晒着刚做好的高粱扫帚,整齐摆放的扫帚上密密麻麻地裹缠着绿色线绳。“这都是我们纯手工一把一把制作的。”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张言林说,有了产业,乡亲们致富更有了保障和希望。
在厂房里,58岁的王洪莲正用剪刀对扫帚尾进行修剪,随后用包覆胶皮的铁丝对扫帚进行加固,在把手位置捆扎几圈,用铁丝夹住接口,铁锤轻轻举起,重重砸落,将露出的铁丝砸平,一把坚固耐用的高粱扫帚就制作完成了。
工人以计件模式发放工资,每制作一把扫帚收入1.2元钱。王洪莲已经在这里工作十几年,现在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在‘家门口’干活,吃住都在家里,没有其他花销,工资基本都能攒下来。我要靠双手努力工作,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说这话时,王洪莲笑靥如花。
一条条晾晒后的高粱秆经过修剪后,三四条一组用麻绳捆扎,再将5至6组重新捆扎,就完成了高粱扫帚的扎制程序,收集一批后再送到另一个厂房,进行捆制。“这样我们相当于扎制两遍,成品更坚固耐用,还不容易散开,而且捆制、扎制分开进行,效率更高。”王洪莲说。
“最后晾晒两天左右就可以装箱发货了。我们制作得很快,除晾晒时间稍长,分拣、扎制、捆制时间相加平均8分钟就可完成一个。”王洪莲说。
扫帚是扫地除尘工具,在中国已有4000年历史,是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今人们家里都铺了地砖,扫地变得轻松,塑料扫帚日渐盛行,不过纯手工编制的高粱扫帚依然活跃在市场上。“现在市面上很多塑料扫帚,但要说好用,还得是手工制作的高粱扫帚。”王洪莲自豪地说,凭借过关的产品质量,他们制作的扫帚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销往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平均每年能做30万把,销售额达到400万元人民币。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一把小扫帚,帮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每月可获得3000多元收入。20多名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摇身转变为朝九晚五的“产业工人”。
新闻推荐
与新冠病毒赛跑的另类“侦探” 诸城市疾控中心孙铭丽冲锋在防疫第一线
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被污染环境消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今年40岁的孙铭丽是诸城...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