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是清爱堂刘家的优良家风之一,刘家子孙秉承祖训,仗义疏财,故乡发生灾荒时,坚持十个月救济饥民。刘氏数世崇尚节俭,坚守孝悌忠信仁义之风,父子兄弟之间往往相互激励。
刘棨兄弟言传身教后世子孙传承家风
刘棨的父亲刘必显是清爱堂刘氏优良家风的开创者,通过刘棨兄弟的传承,最终缔造形成了刘家崇文好儒、清廉爱民、乐善好施、淳朴节俭的优良家风,并通过言传身教被后世子孙继承发扬,清爱堂刘氏能够发展为名满海内外的著姓望族,刘棨的奠基之功实不可没。
同清代其他著名的家族一样,清爱堂刘家后来也形成了严格的家训。《诸城刘氏家训》今存不同的版本,但大义相近。其一曰:“清廉爱民,循良为吏。积德行善,宅心仁厚。刻苦向学,科举为重。虚心抑己,谋事深远。父严母慈,兄友弟恭。孝悌为本,意在睦宗。识才爱才,推贤黜佞。远离浮华,崇敦尚厚。”其二曰:“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耕读创业,忠孝祖传。”刘棨就是这种优良家风的缔造者和赓续者。
积德行善代代踵行仗义疏财泽被乡里
乐善好施是清爱堂刘家的优良家风之一,刘棨的父亲刘必显对“积德积学必有厚报”的理论十分信奉,刘必显曾告诫次子刘果说:“吾家皆穷命人,获财必为鬼神所忌,必有事而散之,汝等甚勿多藏为念,不能享恐反招祸。惟积德积学不见夺耳,命赠金勿收。”
关于清爱堂刘家积德行善裨益家族的论述,也颇为时人认同。1938年10月23日的《天风画报》载《诸城刘青天》一文说:“世多艳称诸城刘文正文清,父子两代宰相,为熙朝佳话,殊不知积德累仁,实基於厥考弢子公讳棨之所自也。”《榆巢杂识·天理彰彰》亦记载:“刘文正公太翁任某省藩司,岁饥,先发赈而后入告,为上所嘉。后生文正公,为一代名臣。”记载与史实虽有出入,但刘棨赈灾一事为刘家后世赢得声望却是不争的事实。
清爱堂刘家积德行善之举代代踵行。刘棨之父刘必显一生行善,“助婚嫁、恤丧葬、赎女童以完人骨肉,囤粟以周乏”,善行不胜枚举,并且“令子孙踵行之”,曾告诫刘棨诸兄弟说:“嗣后村中有不能葬者,必为市棺,汝等志之勿忘。”刘棨兄弟“奉命四十年未敢忘”。
刘家子孙秉承祖训,仗义疏财,泽被乡里。刘棨兄弟四人,继承衣钵,与其父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四十一年(1702)刘棨丁母忧归里,值故乡发生灾荒,与弟刘棐一单日、一双日,轮流日出十余里,见饥民即给粮三升,一直坚持十个月。刘棨之子刘维焯,每遇荒年,省用捐食以周济他人,出田种?子,存于社仓,救济灾民,其仁义之举被乡里称颂。刘家历代行善者不胜枚举,刘棨侄刘纶炳,“出粟济族党五阅月”。刘绍辉,“性俭朴,周恤贫匮,无吝色”。刘继爚,尝于村中设义塾,延师教授族党及佃户子弟。刘棨侄曾孙刘埘之女,年十九而寡,“乾隆五十一年岁大侵,亲邻丐贷者填门,分应之不遴。收养贫家女三十余人,比岁孰归父母,无归者嫁之。”刘家后裔中,刘渼,灾荒之年收养弃儿,长大后听任自去;刘潀,“慷慨好施,凡殁无以葬及贫鬻子女者,每倾囊助之”。刘乔林,“家素殷实,以好施周急,遂中落”;刘云栋,“轻财好施,岁饥煮粥以济饿者,冬买棉衣给贫寒,死无以殓者予之棺。”
谨遵家训行事从简数世保持淳朴节俭
清爱堂刘氏数世亦崇尚节俭,刘必显为人“崇惇厚,黜浮华”。曾留下丧事从简的遗训,刘棨兄弟认为“不尊则不孝”,遂“尊家训行事从简”。
刘棨继承乃父家训,后世子孙保持了淳朴节俭的优良家风,受到世人的赞誉和敬仰。刘家简朴家风在刘统勋、刘墉父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刘统勋后来虽官至内阁首辅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位及人臣,但始终保持节俭之风。乾隆二十年(1755),刘统勋任协办陕甘总督时因妄议撤军被抄家,其名下没有一厘田产,其子刘墉名下也只有二顷五十三亩。《乡园忆旧录》载:“尝因事籍没,无家赀,耕田四驴入官。后命赏还家产,四驴在县已饿毙,县令买四健驴以偿。”刘统勋卒后,乾隆皇帝亲自到刘家吊唁,见刘统勋居所“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不觉大恸,说“朕失一股肱矣”。
家运与国运往往紧密相牵,刘家勤俭淳朴的家风,也深深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姚永朴《旧闻随笔》就记载说:“诸城刘文清公墉,文正公子也。初为外吏,听断明审,人比包龙图。及登台辅,值和珅当国,以奢华导后生。凡翰苑部曹莫不以舆服美丽自喜,公故著敝衣徜徉班联中。曰:吾自视无一宜於时者,乃能备位政府,不致陨越者何也。寄语郎署诸公,亦可自悟矣,于是风气稍变。”
兄友弟恭相互扶持
家族和睦蒸蒸日上
刘家子弟坚守孝悌忠信仁义之风,刘氏父子兄弟之间往往相互激励,以绍绪家风。
刘棨赴任长沙时,其兄刘果赠诗勉励:“既有文章雄海岱,可无膏雨沐荆湘。西南杼轴肜疲甚,制锦当思早报章。”刘棨之子刘组焕寄给时任砀山知县的儿子刘臻诗云:“我勉簿书儿抚字,循良家学共图存。”刘棨第八子刘纯炜出任江西分宜知县,刘墉赠叔父诗云:“悬知为政乐,良未厌清贫。”刘棨之孙刘埠官安庆时,其堂兄刘堮赠诗云:“知将清白绍家传,更向诗书期后进。”刘棨之孙刘畇在《示鼎铭》诗中告诫其子说:“远路趋廷还有待,诗书莫忘旧家风。”刘镮之勉励其长子刘喜海诗云:“闻鸡起舞吾家事,莫误长沙射策年。”刘墉《题十景图画册后》诗亦云:“尔昔垂髫今壮夫,田园书籍不荒芜。他时世业云礽好,记取传家有画图。”正如刘畇所说:“诗书莫忘旧家风”,许继家声被一代代刘氏子弟恪守,后世子孙随风向慕,形行景从。
兄友弟恭在刘家也久为风尚,刘家父子兄弟之间和睦有爱,往往相互激励扶持。乾隆《诸城县志》记载,刘棨自宁羌卸任回乡奔丧时,因负债不能还乡,委托其弟刘棐变卖田产。刘棐则说:“兄田已卖大半,而且都是贫瘠之地,能值多少钱?我怎能袖手旁观。”乃卖自己良田相助,刘棨得以归里。刘墉堂兄弟刘壤,为人孝友,其兄刘壧任虹县知县坐法被劾,变卖己田三百亩为其赎罪。《诸城县续志·孝义传》载:“刘增,字益其,监生,父卒,弟埴、垲、墫俱幼,从弟垿亦少孤,抚教之,恩义甚笃,诸弟感奋,相继以科名显。”刘棨侄曾孙刘钧信,事继母孝,兄弟已析箸,复同居,其兄刘钧恕欲援例为官,出己田百余亩相助,晚年穷困,在其堂叔砀山知县刘臻处谋生。曾写家书云:“人生有几兄,弟再难惟愿力尽而同死,不欲踽踽以独生。”此般兄弟情谊直教人崩泪。
清爱堂刘家能取得诸多辉煌,其优良的家风是重要成因。
本期图片由李金科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28日讯(记者马媛媛)自9月1日起,潍坊全市288家公立医疗机构,除急救车和夜间值班车位以外,全部免费向患者及陪护...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