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齐长城月季山段。(戎宁摄)9月7日,到达青岛市黄岛区铁山办事处的月季山下时,天开始下起小雨,山峰被厚厚的乌云覆盖。一行人沿山路上行,待到达齐长城脚下时,阵阵清风吹来,蓝色的天空一点点在乌云后面露出笑脸。
这里是齐长城月季山东坡段,眼前的齐长城遗址高1米余,宽6米以上,为土石混筑墙。这段墙体在2015年,由青岛市黄岛区在原址基础上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缮。
齐长城黄岛段从诸城市的桃园乡史家夼入境,先后经过6处镇、街,100余座山头,由西到东纵贯全境,最后从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长60余公里。
《丝路琅琊》记载:“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战国齐威王初年始将原长城向东拓修。”此时,齐国更加鼎盛,而鲁国则衰,楚、越乘虚而入,特别是楚国不断北征至海岱地区,先后灭掉了邾、杞、莒等国,并把越国的势力也赶了出去,取得了琅琊一带的领土,直接危及齐国,迫使齐国又修筑了东段长城,以防楚、越。
至齐宣王时,齐长城东修至海。《史记正义·太山郡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径太山千余里,至琅琊台入海。”《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馀里,以备楚。”《太平寰宇记》记载:“齐宣王筑长城于此,西起齐州,东抵海。犹有遗址。”
翻阅史书,齐长城月季山东坡段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但其脚下的张仓榷场却赫赫有名。
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的贸易市场。金、南宋时期,两朝对立,但商贸交流难以禁绝,当时,双方设置的榷场有十几个,其中胶西榷场是两朝唯一的沿海地区货物交易市场。胶西榷场是总称,下有板桥镇榷场、张仓镇榷场等。张仓镇就位于现在的铁山街道办事处。
从金朝南运的货物,有皮革、皮毛、食盐、麦曲、罗、缕、人参等土特产。南宋通过海道运到胶西的主要是茶叶、纺织品、粮食、耕牛、书籍以及农器具等。
据《金史》记载:“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管,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这里所说的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是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的贸易。由此可见,张仓榷场不同于一般的商铺、集市,而是专门进行对外贸易的市场。
但由于是敌国互市,双方互存戒备,对榷场的管理也相当严格。对交易地点、时间、人员、货物、货量以及交易方法,都有规定和限制。如北方的战马,南方的铜铁、焰硝、箭等军用物资,一般都严禁出境。
虽然交易品种有限,官府的管制严格,但由于贸易的利润丰厚,榷场曾一度兴旺。《宋史·李全传》记载:“胶西当登、宁之冲,百货辐辏……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十倍。”由此可看出胶西榷场南北互市一时的兴盛。作为胶西榷场的一部分,张仓榷场曾兴旺一时。
榷场的交易凭证是“铜记”。胶西作为榷场明确的记载见于《金史》等史籍中,而张仓作为榷场更有出土的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张仓镇铜记”为证。
据道光本《胶州志》载:“张仓镇铜记,重今库秤三两七钱,方建初尺二寸,连钮高二寸五分。面铸象文八字曰:张仓镇商酒盐场记,背凿正书二行曰:正隆元年五月秘府监造。”该印记收在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的古印谱里,是张仓榷场的重要证物。
(下转A2版)
张仓榷场受社会政治形势的影响,时兴时衰。在兴盛时,“舟浮其货……自淮转海,达于胶西”,而一旦战争来临,舟货绝踪,顷刻萧衰。
金朝末年,黄岛区域处于宋、金、蒙古的反复争夺中,这些区域“七年间五易其主”,甚至年年易主,定兴二年更是一年数易。由于战争频仍,兵祸迭起,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张仓榷场动辄废止。
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金出于战争需要,停止包括张仓、板桥在内的胶西各个榷场交易,封锁胶州湾,断绝南北海上通贸。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南宋在唐岛附近发生大规模海战,宋将浙西路马步副总管李宝,乘氏(今菏泽)人,率三千水军,大破金军,金南侵企图严重受挫。金大定四年(1164年),金、宋又恢复了张仓、板桥的榷场贸易。
根据《金史》《宋史》《元史》等史籍中的有关记载,并参考《胶州志》,从中可以看出,金代统治的百余年间,张仓榷场几度兴废,断断续续经营了五六十年。
月季山下,有村名张仓,不知是否就是当年榷场所在。如今想来,900多年前张仓榷场的实践,或许是我们今天边境贸易的预演吧!
新闻推荐
齐长城茁山段,当地沿着齐长城修了一条路,用来观光旅游。五莲东行,自马耳山东主峰,齐长城进入了诸城地界,最后至...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