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诸城 > 正文

王尽美之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尽美精神” “不惜生命为信仰奋斗这就是尽善尽美”

来源:齐鲁晚报 2021-05-06 04:51   https://www.yybnet.net/

◤诸城王尽美研究会副会长、济南王尽美暨早期共产党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王尽美之孙王军在王尽美故居。▲修葺一新的王尽美故居。尽管光阴流转,但历史不曾忘却每一滴热血。王尽美作为中国共产党山东党组织的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长夜的一颗明星,划亮历史的夜空。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了王尽美之孙王军,听他讲述“我的爷爷”和家风的故事。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许建立李岩松高广超

“祖孙代代奋勉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您从小是怎么了解祖父王尽美的?在您的家庭中,家风是如何言传身教的?

王军:我爷爷逝世的时候,我父亲6岁,我叔叔才2岁。我对爷爷的认识,首先来自家人的描述。记得我小时候曾经问父亲“爷爷为什么那么年轻就去世了”。父亲说是“累的”。说实话,当时我对父亲的回答不是很理解。带着这个问题,随着成长,我从史料中了解到很多东西。

爷爷留下的遗嘱,只有一句话:“希望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遗嘱里只有对党的事业的忠贞,而没有一点私事。

“言不及私”——我父亲在跟我们讲话时经常使用这四个字。他常说,你们的祖父(王尽美)“走”的时候,家里的事情,今后的打算,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这就叫“言不及私”。

红色传承的关键是对真理的共识和信仰上的一致。父亲留给我一幅“传家宝”,写的是四个遒劲的字——“精忠报国”,题款为:祖孙代代奋勉传。这幅字就是在嘱咐我们,要向岳飞学习,忠诚于民族,报效于国家。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尽美的名字是后来改的,对于改名的初心,您认为是什么?

王军:我爷爷的名字,是他加入共产党之后改的,出自他写的那句“尽善尽美唯解放”。这实际上是他对自己的励志,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或者对自己的要求。“尽美”俩字,很容易就会使人想到“尽善尽美”这四个字,尽可能地,竭尽全力地去追求完美的事情。如何达到?那就是不惜生命,为了信仰而奋斗,这就是尽善尽美。

当他笃信一个尽善尽美的理论,为尽善尽美的信仰展开奋斗,他心中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或者说初心。他希望在他和他的战友们的努力下,要成就一番事业,这个事业就是要使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逐步实现马克思倡导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百年过去了,我们党前赴后继,无数人为了这个初心,为了使命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目前这个伟大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中,这是对这些先烈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一生一世一信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您的父亲和母亲是一对革命夫妻,在您心中,他们有哪些事让您印象深刻?

王军:我的母亲臧校先、父亲王乃征都是抗战老兵。国家危难之际,他们“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在山东老家穿起军装扛起枪,把侵略者赶出了家园;解放战争时,他们“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终于迎来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他们是1935年结的婚。在2000年结婚65周年纪念日,父亲曾诗曰:同乡同志同参军,老夫老妻老知音;一生一世一信仰,心平心正心纯真。

在七十年前的血与火中,父亲曾数次跨过鸭绿江。父亲后来总结说,这次参战,使他接触到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战争,在兵力部署、阵地编成、兵种协同,特别是坑道运用方面,都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您高中毕业后曾回老家大北杏村当知青,下乡的这段岁月有什么感受?

王军:我是1973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作为知识青年,带着户口,带着锄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是离开校园迈入社会的第一站。这些年回家乡的机会、次数比较多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这些年您到诸城“常回家看看”,对家乡发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军:诸城就是我的根,我多次回来,家乡呢,有变的地方,也有没变的地方。从我下乡当知青,再到后来一次次的来,家乡不断变化的是村容村貌,生活水平,整个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家乡人民淳朴、向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变。

现在,王尽美故居修葺一新,我在里面接待来参观的人,经常开玩笑地说,“欢迎光临寒舍”。

“铮铮乔有看沧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今年《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很火,您觉得王尽美作为时代的先行者,成为革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时,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

王军:那是一个觉醒的时代,但觉醒的过程肯定是激烈,甚至是痛苦的。所以需要我们大量去研读那个时代的书籍,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而觉醒。

王尽美在家乡还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就有对命运不公的疑问。他当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对社会的不公是亲身经历的。为什么有人挣扎在贫困线上?为什么我想去山上打柴,人家不让我打?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号。这些问号慢慢变成改变命运的想法。当时,长辈对这些问号无法回答,只能说一声“咱命不好”,很多人也认命了,但也有一部分人不认命,王尽美就是不认命的那一小部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尽美有一首诗:“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它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军:对一首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但总体意思是一致的,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这是王尽美赴济南求学,临别家乡之前写的一首诗,时间是1918年的秋冬之际。

这时候他还叫王瑞俊,20岁,写诗的地点就在村东南的那座小山岭上。原来乡亲们把这座山叫作东南岭,当时是属于地主家的。冬天里几个穷小子去山上捡柴火,地主家都不让。王尽美感到不公平,就把它改名了,叫“乔有山”,寓意早晚有一天,要把这座山乔迁给大家所有。

这首诗整体读来,给人一种悠远厚重,大气磅礴的感觉,他是对着家乡山水有感而发,但并没有局限在山水上,也没有只对一些花草树木感叹,而是让自己的思绪跨越时空,去联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时候的王尽美,是一个渴望知识、追求进步、充满朝气的青年人。他提出了社会、历史是因为什么而变的问号,他要走出去、要去读书学习,就是想弄明白这个问号。而且,他想让自己在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中,成为一个能发挥作用的人。所以,人们才评价他是“少怀远志”。

新闻推荐

护平安促发展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宋树云)为推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高质量落实,增强服务企业专员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幸福就要说出来2021-04-24 05:50
猜你喜欢:
评论:(王尽美之孙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尽美精神” “不惜生命为信仰奋斗这就是尽善尽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