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出优秀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的作家在一个地方一点灵感没有,而换另一个地方却文思泉涌。
老舍的《骆驼祥子》完成于青岛。祥子是北京的人力车夫,老舍为什么在青岛黄县路那座小别墅楼里能刻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中国旧社会最下层的“苦力”形象呢?原来距离老舍居住地不远的“东方菜市场”,就是“黄包车”的集聚地,老舍经常去找车夫们吸烟拉呱,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久而久之,北京祥子的身影,同样会在青岛找到。
一部《骆驼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老舍对青岛充满了眷爱,《五月的青岛》便是这种情愫的真切表达。
青岛是老舍的创作福地。
萧红上世纪三十年代跟丈夫萧军一起从哈尔滨来到青岛。当时的青岛相对“九一八”事变后沦陷的东北,宁静、安稳。这对被誉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来说,是极大的宽慰。在美丽的岛城萧红跟友人一边去栈桥、中山公园、水族馆、汇泉湾唱歌、散步、游泳、谈论文学,一边在一座红瓦小楼的底层,潜心创作,写就了长篇处女作《生死场》。这部作品得到了鲁迅的指导和鼓励,被鲁迅称赞为“中国左翼文学一下子多了两个实力派作家”。
青岛给萧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生死场》,或许就没有日后享誉文坛的萧红,也没有以后那个“悲悲切切”,令许多异性文学家关注的“才女”。在青岛期间,萧红和萧军还度过了难得的“精神蜜月期”。当时他们一贫如洗,但精神上却丰富多彩,就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解放后萧军四次来到青岛,在曾经住过的小楼前低头吟思,久久不愿离开。那表情里写满深深的眷恋,满满的情怀。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离青岛很近。1929年他考入青岛大学补习班,从此与青岛结缘。
青岛有海,有山,有清净,“青岛是诗的”。但诗一般的青岛让臧克家“窒息、苦闷、悲愤难言”,因为美国、日本的军舰和侵略者在此耀威扬威。愤怒出诗言,长诗《罪恶的黑手》在激愤中问世。这世界“像一条铁链子,锁住了大海的咽喉”,悲观心情的冶铸,打动了一个人——臧克家的伯乐、恩师闻一多。他不但鼓励臧克家创作大量的反映现实“苦难”的诗作,还出资赞助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烙印》是臧克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出版后,很快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茅盾、老舍在同一期《文学》月刊上发表评介文章,引起文坛轰动。臧克家由此戴上了“中国文坛的新人”的桂冠,数十年一直占据诗坛的最高地位。
臧克家对青岛又“恨”又“爱”。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爱,因这块土地让他功成名就。
当代作家中,铁凝也把青岛视为福地。1982年夏,她参加了《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让其一举成名。“一个作家看重的小说在一个城市完成,这个城市给作家情感上留下的印记是非常不一般的。”铁凝的这番话,是对自己曾经的福地最好的肯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王路欣)4月22日,潍坊市细雨不断,最高气温仅14℃。虽然气温不高,但本次降水有利于改善农田墒...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