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中自幼受两个人影响颇深:他的父亲李凤郊和外曾祖父丘橓。李凤郊“性严整,处事有方”,文章写得不错。丘橓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学识、品格皆佳,堪称名臣。李澄中少年时期遭遇清兵入侵,朱明王朝飘摇,他跟随父亲逃难,九死一生。
祖辈迁自成都两人考中举人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别号渔村,又号田、艮斋、卧象山人、秋水老人等,明崇祯二年(1629)八月初七出生于诸城。
李澄中家族并非诸城土著,他们这支李氏是从成都迁来的。李澄中在《李氏族谱·叙》中说:
吾李氏之家东武也,逖哉远乎,吾不知其所自矣。闻之先从伯觐扬公曰:明初盖有红军贼乱云,始祖曰君保者,实自成都避乱来东武,至城西止焉。
李澄中的祖辈中,有两人考中举人,分别是他的祖父李旦和李旦的叔祖李相。《李氏族谱·大传》部分是李澄中撰写,其中李相的传记如下:
亚元公讳相,字君卿。为诸生治礼经,中宏治戊午科山东第二名。尝客于亲故家,主人呼妓娱宾,辞,弗获,辄攒眉而去。公车入都,与友人同旅舍,友不至,竟日不食,友感而兄事之。公为人方正,喜徒行。仓卒雨至,犹从容如常时。或促之,答曰:“吾衣可湿,敬不可忘也。”未仕,卒,无子,以从子士承为子。
李旦是李相的侄孙,是李澄中的祖父,他是李氏家族中第二个有科名的人。李旦于万历四年(1576)考中举人,之后先是当了山西蔚州知州,后任平凉府同知。李旦去世于崇祯三年(1630)十二月,享年90岁。
李澄中的父亲李凤郊,字兆文,是李旦的第五个儿子。李凤郊少年时就喜欢读书,18岁考中秀才。李澄中在《李氏族谱·大传》中说李凤郊“性严整,处事有方,能久立,有祖父风”,文章写得也不错,“少为文多奇气”。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李澄中性格的养成及诗文写作都影响很大。
李澄中的母亲丘氏,是明南京吏部尚书丘橓的孙女。李澄中降生时,他的外曾祖父已去世44年。但李澄中对外曾祖父的业绩非常向往。当他在明史馆时,“求公之志状,荡然已久”,于是他“据墓表文集”,撰写了《先外曾祖南京吏部尚书简肃丘公传》,结合《明史》卷二二六的《丘橓列传》,知丘橓堪称名臣。丘橓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考中进士,之后陆续当过行人、刑部给事中、户部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等职。万历年间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转刑部右侍郎,再迁南京吏部尚书,最后卒于尚书任上。他在出仕之后,清廉自守,却金币不受,不畏权贵,敢于上书直言。他去世后,“上闻,辍朝震悼。赠太子少保,谥简肃,赐祭葬如制”,这既是对他业绩的肯定,也是对他品格的褒奖。李澄中作为丘橓的曾外孙,丘橓的学识、品格和业绩对他都有示范作用。
清兵攻破诸城跟随父兄逃难
李澄中在自撰的《三生传》中,说“先母丘太安人梦人遗梁一株生予”。李元度在《李渔村先生史略》中说李澄中“生时,父梦李攀龙入室”。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李澄中还提到了他幼年时的一段奇异之事:
自4岁(虚岁,以下皆同)至6岁,与群儿戏,胸中辄现二境:一若身在太古舜日尧天,心甚酣畅;一在深山中,玉室金堂,花香鹤唳,历历在目前。二境将现,中心怡悦,神光四射,而后诸象生焉,视群儿无有也。移时乃已,始见群儿,与之嬉戏如故。
李澄中7岁时入学读书。在他8岁那年春天,二哥李述中让他作诗。他问:“写什么题目呢?”二哥说:“就写眼前的景物吧。”李澄中立即说了一句:“春日暖融融。”二哥说这是以前的诗句,李澄中生气不再往下写了,其实他也不知道“融”是什么样子。
崇祯十五年(1642),李澄中14岁,家庭苦难和时代苦难同时降临到他头上。
李澄中的大哥李敬中,字允卿,是个秀才,在当地很有些名气。李敬中喜欢读书,不仅有文名,而且楷书写得很不错。他专门构筑了一个小室,无论寒暑,经常关着门在里面读书。他本来就身体羸弱,崇祯十五年(1642)是山东的乡试年,李敬中日夜苦读,终于病倒,不治而亡,年仅25岁。妻子胡氏痛哭不已,三天后自缢而死。李澄中的母亲丘氏不久也去世。十二月,入关后势如破竹的清兵攻破诸城县城,李澄中跟随父亲和二哥弃家逃难,不仅家产毁于一旦,而且辗转于乱兵之中,九死一生。
经历清兵抢掠难消战乱阴影
崇祯十五年(1642),朱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先是在东北松山跟清军作战的洪承畴、祖大寿战败被俘,之后左良玉大败于李自成。此年十一月,清兵攻破蓟州,挥师南向,势如破竹,一直攻至兖州和登州、莱州,次年四月才退兵。清兵这次侵略,据《清太宗实录》卷六十四阿巴泰等人的奏折记载,除获得大量黄金、白银、珍珠、绸缎、牲畜外,还杀人无算,同时“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可谓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这次清军入侵给李澄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经常在文章中写到此事。例如在《萍乡令台公传》中,李澄中记载了“性谨厚,嗜读书”的诸城人台瞻斗在“壬午岁”时,被清兵俘虏,并被“携之归沈阳编隶,日负水”;在《处士张公传》中记载了张栋的父亲张惟吉逃避乱兵的故事;在《瞽者李杲传》中记载了瞽者说唱艺人李杲因为“其子尽为兵所掠”,最后“抑郁而卒”;在《郑氏二烈女传》中记载了后来在清朝官至侍御史的诸城名流孙必振的妻子郑氏及其妹妹被清兵残酷杀害的事,李澄中称:“壬午山左乱,妇女杀伤以数万计”。
李澄中在战乱中经历了九死一生,《先仲兄彭仲公行状》中有如下记载:
壬午岁,值兵乱,杀人遍原野。当是时,兄年十八,予甫十四。先府君携两幼子出入兵火间,日夜忧思无所赖。兄乃为孺子戏以娱先府君意,又识趋避以左右先府君,故卒免于难。
这是李澄中的亲身经历。在兵乱之时,这种“出入兵火间”“杀人遍原野”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给李澄中留下了悲惨而深刻的记忆。即使他后来考中了博学鸿儒科,当上了清廷的官员,但他内心深处对清兵的反感是不可能消除的。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退走之后,李澄中跟他的父亲和二哥回到了祖居之城西村。经过了战乱,李澄中家中的藏书荡然无存,这时李述中收拾残书,跟15岁的李澄中一起诵读学习。
李澄中16岁参加童子试,就得到了当时的诸城知县程淓的赏识。19岁,考中了秀才。此后,李澄中虽然得到了县令吴之珍、陈邦纪,以及山东学政戴京曾、施闰章等人的青睐,但一直未考中举人。
新闻推荐
司机被困近20分钟才被人发现,消防人员仅用10分钟成功救出8月2日下午,一辆红色货车在诸城市石桥子镇发生侧翻,驾驶员...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