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彩绘
□本报记者王莹文/图
石头屋、土围墙、泥巴路、留守的老人与儿童……本是渐趋衰败的小山村,却随着一批艺术家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是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蔡家沟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艺术植入被激活,创新打造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两年的时间里,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成为旅游者“打卡”的网红村。
近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中,“蔡家沟,开启一场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试验”项目成功入选,为全省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借鉴。
艺术试验场,让小山村焕发勃勃生机
沿着青石板路进村,质朴的乡土气息与时尚的艺术元素在“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实现了完美融合。错落有致的院墙上,麦收场景、3D南瓜等不同的墙体彩绘让人耳目一新;涂抹了各种色彩的枯木桩随意就能组成一片街景,独具特色的艺术装置与村庄环境遥相呼应;充满艺术气息的酒馆、咖啡馆,处处显示着与众不同……
据蔡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丁金坡介绍,以前的蔡家沟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的“三无”贫困落后村,村民们靠种黄烟、养蚕为生。2017年,蔡家沟村的土地全部被流转了出去。虽然村民们手里有了流转土地的收入,但如何让村子实现长久发展仍是丁金坡的心病。经过多方考察,蔡家沟村所属的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提出了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目标,这一目标与张破等几名返乡的本土艺术家的理念不谋而合。“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的打造,让村子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2017年12月,张破(原名张同磊)与6位艺术家共同成立的“潍坊本土艺术机构”入驻蔡家沟村。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百工传习馆等相继落成,村里形成了艺术的集聚。
村民拿起锄头下地,放下锄头学油画
在村里的“公共空间”里,十几名村民正在学习油画绘画。他们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有的刚放下锄头,指甲里的泥土还没洗净就来了。他们端坐在支架前,在老师的指引下,凭借着经验和想象用画笔描绘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开展农民绘画班,是想培养村民的艺术感,也想挖掘他们身上无限的可能性。”张破说,“村民学习绘画,有股真诚劲。虽然大都不懂艺术知识,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画作特别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感觉特别棒。”
“艺术家来了,村里环境变好了,周末到村里游玩的人有两三千,土特产不愁卖了,还有人开起了商店、豆腐坊。”丁金坡说,他准备带领村民利用民房发展民宿。
用艺术植入乡村,让艺术生活化
“目前,在全国各地农村搞艺术试验的有不少,但艺术家能够真正扎根下来的不多。”张破说,“艺术介入乡村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让村民参与进来,带他们从事艺术劳动,培养农民画家、农民工匠,通过融合共建,才能达到共生共荣。”为此,张破提出了“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的目标。
两年的时间,这些常驻艺术家成了村里的“新村民”,他们边规划边设计改造,几十间破旧房屋被重新改造装修,艺术家工作室、乡村图书馆、公共空间、乡村记忆馆、百工传习馆、古琴馆、美术馆等相继落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对于蔡家沟来说这一点更加突出。”张破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经是全省的文化典型,成立过舞蹈队、合唱团,举办过赛诗会,还有众多的节日习俗和老手工技艺。这些我们会慢慢进行挖掘整合。”
如今,随着村庄艺术试验场的推进,各式各样的文化元素增添了村庄的特色和韵味。张破坦言,团队希望在此深耕10年,让村貌和产业大变样。
新闻推荐
原创谷雨×OFPiX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我对母亲的拍摄,最早开始于2014年,母亲患病之后。作为一个摄影师,我最想记录下的就是我...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