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诸城 > 正文

斧钩上阵,齐国大战吴国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12-10 21:55   https://www.yybnet.net/

站在琅琊港,遥望海面,水波平静,周围山峦起伏,雾起时犹如仙山,也难怪齐国姜太公封四时主在琅琊山,秦汉皇帝纷纷来此地求仙了;雾落时斋堂岛清晰可见,每天多班渡船载着岛上村民来回,穿梭于热闹的小镇和静谧的绿岛。

隐藏在时光里的琅琊港不仅有繁荣的贸易,还有弥漫的硝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齐吴琅琊海战。

假哭三天,借口出兵

自古良港,兵家必争。

挑起战争,最怕名不正言不顺,吴王夫差等来等去,终于找到了一个借口,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就从吴王夫差假惺惺地“哭城”开始了。

吴国称霸中原的野心越来越大,东方大国齐国成了吴王夫差的“眼中钉”。历史证明,人心所向很重要,出兵需要借口,终于,机会到了!齐国内部发生了内乱,齐大夫鲍牧谋杀了齐悼公,改立其子壬为君,号齐简公。引起众怒的鲍牧见齐国没法呆了,赶紧跑到吴国避难。吴王夫差看到鲍牧来了,自然是喜出望外,对他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事不宜迟,抓紧行动。

吴王夫差准备停当,先跑到军门外大哭了三天。在《史记》中,无论《吴太伯世家》还是《齐太公世家》都对这个场景有明确的记载:“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夫差是真哭还是假哭?显而易见,他是干哭不掉泪,因为此时更重要的是借口而非眼泪,况且,他可能齐悼公的面都没有见过,压根就不认识。

戏做足了,借口有了:齐国纲常失序,内乱不止,出于道义,出兵平叛。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夫差早已准备好。“生长于江南的吴军惯于用船,擅长水战,因此吴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军,破楚之战和击败越王勾践的战斗中,吴国水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了保障进入中原地区吴军的后勤粮草、军饷和武器装备的补给,吴王夫差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凿了一条贯通长江和淮水两大水系的运河‘邗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齐吴琅琊海战》刘春生作)

公元前485年,就在琅琊山上春暖花开的时候,喊杀声响彻琅琊海域。吴国联合鲁、邾、剡之君,夫差亲率主力沿邗沟入淮河北上,进攻齐国的南部地区,并派大夫徐承统领水师奔往齐国的南鄙(今青岛琅琊一带)。吴国人水陆并进,想把齐国一举打败。

消息传到齐国,朝野震惊,这可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此时,他们已经完全顾不上内斗了,立刻准备御敌。吴国舟师按照陆上车战方式设置,战船分为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和桥船。和吴国不同,齐国本来就是临海大国,有着数百年的航海经验,强大的海师军队多为征集的滨海地带深谙水性的渔民为水军,并进行了海上防守奔袭等战术训练,配备了专门用于海战的长沟矛和长斧等,就是这些看似不算兵器的武器,竟在海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齐吴两军在海上相遇了。著名的“齐吴琅琊海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海上争霸,齐国得胜

齐国舟师经过调整,在琅琊古港外的广阔水域内排兵布阵,以逸待劳,等待吴国军队进港。当时被齐国人称为蛮人的吴国水师,擅长舟楫,“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不但舰船装备适应水战,且水兵“文身断发”,长于水战,异常勇猛。然而,毕竟是呆在内河的时间居多,一到黄海海域,吴国水兵开始晕船,阵型也被打乱。齐国军队抓住时机,从上风方向突然发起猛攻。“近300艘巨大的航海战舰以纵队分成3个阵列全速冲向吴军舰队,齐军水兵用强弩和弓箭向吴军舰队发射火箭。无数火箭铺天盖地砸向吴军,大量吴军战舰燃起熊熊烈焰,成为一座座漂浮在水上的‘火山’,海面上烈焰冲天,浓烟滚滚,成为一片火海。无数吴军水兵全身包裹着烈火,惨叫着跳入海中”,刘春生撰文称。

当然,吴军也不是吃素的,一阵混乱过后,也开始猛烈还击。

齐军趁乱杀入吴军阵列,双方进入最为惨烈的船舷战。此时,齐国军队的秘密武器就派上用场了,作战得利时,齐军用“钩拒”钩住吴国的船队,乘势砍杀,甚至身披甲胄、手持盾牌短剑,跃上敌舰,展开白刃战;如果作战不利时,就利用战舰上巨大的冲角撞击敌舰,并顶住他们不让靠近。

这下吴军可乱了阵脚。加上长期生活在南方,北方初春的乍暖还寒和长途跋涉让他们身心俱疲,战斗力削弱。吴军主将徐承身中数箭,在手下卫兵的掩护下得以突出重围。吴军楼船旗舰“艅艎”号,曾经声名显赫,跟着吴王阖闾和夫差参加过讨伐楚国、越国的多场战争,也冒着残火被齐军缴获。

最终,在齐国水军反攻之下,吴军丢盔卸甲、损兵折将、沉船无数,以失败告终。

这场海上争霸战,显示了沿海强国普遍增强的舰船制造技术,以及完备的海上防御和远距离进攻的能力,争霸冲突已经从陆地发展到了海洋。只是,吴国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经验和海洋气候条件,凭借一时冲动进攻,结果进攻一方最终被反杀。不过,战争是残酷的,齐国虽然胜利,但内耗严重,在春秋群雄中成为强弩之末。吴国则更是元气大伤,在战争结束后的第12年,也就是公元前473年被越国吞灭。

吴国战船(资料图片)

望越楼

迁都琅琊,或许将有实证

探寻考古之旅,抵达在台西头东南发掘区,此地位于台西头村东南沿海,是2017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村民曾在海边断崖挖出了一些陶片和瓦片,经考古人员进行勘探后,一片埋藏了近2500年的建筑逐渐显露真容。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彭峪队长告诉半岛记者,发掘出的文物除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还发现了少量的陶豆等生活容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吕凯告诉半岛记者,遗址可以将年代确切到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此时,琅琊发生了一次重大事件:越国迁都。

琅琊台风景区内,紫铜锻造的越王勾践铜像,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志在江山称雄天下的气概,他所在的楼阁名为望越楼。传说当年晴空万里的时候,在琅琊台上的望越楼可以看到远在东海之滨的浙江绍兴,因此越王勾践在此建造了“望越楼”。

望越楼三面环海,又在琅琊台顶最东侧,是观海上日出的绝佳地理位置。

为什么要望绍兴?“望越”典故的由来,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迁都有关。

春秋战国末期这位最后的霸主越王勾践,在越国被吴国吞并后,听从谋臣范蠡的建议,赴吴国做吴王夫差的奴仆,卑躬屈膝地侍奉吴王,传说甚至不惜尝吴王的粪便,来取悦于吴王。取得夫差信任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志,最终称霸中原。卧薪尝胆成为中国历史上绝处逢生、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的经典案例。

之后,范蠡功成身退,谢绝了勾践“分国而有之”的美意,携美女西施毅然告退。临走前,他给同样辅佐越王复兴的文种留下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劝他也赶紧离开越王。文种没有离开,但也称病不去上朝,然而,最终还是被小人挑拨,为越王不容,赐自刎。

当然,我们的重点是勾践灭吴之后,趁着齐国国力衰微之际,把都城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迁至琅琊。

虽然迁都琅琊的具体地点,一直存在争议,但迁都青岛琅琊台的说法得到山东诸多研究者的认同,而战国出土文物陆续在琅琊发掘,也正在印证着琅琊台的说法。

越王勾践从公元前472年开始,到公元前468年完成迁都:“越王即诛忠臣霸于关东,从琅琊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清·孙志騄《考订竹书纪年十三卷》)“琅琊,越王勾践尝治此,起观台,有四祠。”(东汉·班固《汉书》)

从文献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越国此次行动规模很大,所走路线主要是海路,“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随行护航的越国水师戈船兵力众多,称得上是一支威武雄壮的海上舰队。

迁都琅琊之后,大量军队和移民在古琅琊城一带安家落户。《诸城县志·古迹》记载在琅琊镇(今属胶南)甸王家村西北二华里的于家老岭高坡上,有7座土丘,相传是越王冢。

“勾践临死前告诚太子兴说:从穷越之地发展到跨江涉淮的这份霸业,要慎之又慎地守住。勾践去世之后,越国的霸主地位还维持了几代,但由于各种原因,勾践的后代们在琅琊没能将霸业坚持到底”(《琅琊古港的兴盛与多远琅琊文化》)。“自勾践至于亲,共历八主,皆称霸,积年二百二十四年,亲众皆失,而去琅琊,徙于吴矣”。其后越国虽然退回江浙,却为后世续建琅琊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多年的迁都给琅琊带来的是南北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民风民俗:胶东半岛至今仍然可以寻觅到古风越俗之影响,如反映古越人“蛇崇拜”的供奉圣虫,以及吃元宵、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而胶东半岛的民风民俗,也通过南北交流特别是越都回迁,对南方习俗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闻推荐

开展主题教育系列志愿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王希杰)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主题教育成效,引导干部职工坚定为人民...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斧钩上阵,齐国大战吴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