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诸城 > 正文

“三产”共融“三区”共建“三城”共创 诸城: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来源:大众日报 2019-12-06 09:31   https://www.yybnet.net/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生态环境短板也成为阻碍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抓好环境综合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本文拟从老百姓对生态绿色的需求出发,探索打牢农村生态底色,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之路。

□殷明 李芳

日前,从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传来捷报,诸城市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荣誉称号,这是继曲阜、荣成后山东又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市,也是生态环境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近年来,诸城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三城共创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使龙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常态。

“三产”共融,绿色发展

成为开启新旧动能转换的

“金钥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诸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生态强市”战略,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建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

做新第一产业,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诸城市深化“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该市推动传统种养技术向科学绿色高效转变,积极推广新品种繁育、科学饲养、疾病防控等畜禽绿色养殖新技术,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替代行动,增加绿色生态产品供给。推动小农经营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推行“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种养农户”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六不用”生态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打造“三带、六廊、八基地、六个特色小镇”精致农业产业格局。推动农业“老一产”向“新六产”转变。大力实施“润农工程”,先后培育得利斯、山东牧族为代表的种养一体,恐龙花海、东方田园为代表的农旅结合,信得科技、浩天药业为代表的资源循环等农业新业态,实现了农业内部产业循环融合。依托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建成潍坊市级以上农业类研发创新平台107家,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基地220个。

做优第二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诸城市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突破口,以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培育发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全面构建“5+5”现代绿色制造体系。以绿色改造为引擎,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化、智能化,鼓励汽车、食品、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科技换芯、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支持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加快“四新”改造,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实现传统产业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特征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先进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为绿色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兴贸玉米、东晓生物等企业打造起三百亿级高成长性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肌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玉米淀粉和变性淀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黄芩苷生产基地。以绿色共享为两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现有资源整合,实现化工、铸造、建材等产业循环;通过建设废物回收利用项目,实现区域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建立起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诸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全国50个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

做精第三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界融合。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实体经济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各类产业基金,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绿色项目库,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对绿色产业实施“一产业一资金”扶持,通过金融资源融合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发展绿色电商。实施电子商务提升计划,推进“一企两市”“一铺两店”,鼓励本地电商摈弃过度包装,倡导市民绿色消费,分类回收处置“旧物”,减少商品流通领域的各类污染危害。发展绿色物流。为了加快一二产业绿色产品价值实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围绕京沪二线等重大交通枢纽,推动冷链、保税、临港等特色物流建设,打造集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运输、智能物流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不仅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且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目前已发展绿色物流企业85家。

“三区”共建,良好生态

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诸城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大力实施“绿色兴农”战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社区、休闲在景区”的市民化生活、生态化服务,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产业为要,建设特色生产园区。该市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建设资源互融、设施互通的特色生产园区。结合健康食材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工商资本与龙头企业深度联合,打造肉鸡、生猪、食材、茶叶、榛子、中药材等领军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多赢。该市140多家工商企业下乡办园区建基地,形成涵盖4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条,90%的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带动45万农民受益。按照“一区域一特色”原则,该市倾力打造恐龙花海、庙山文旅、食品小镇、常山田园、华山榛园等精品片区。依托常山绿谷、桃园茶旅融合小镇等,包装推介一批有机果蔬招商项目,夯实产业基础,积淀发展潜力。实施品牌农业提升工程。围绕打造“诸城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提升绿茶、红茶、板栗、常山果品、马庄小米等特色品牌,不断丰富“诸城味道”内涵,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目前,该市“三品一标”126个。

宜居为本,建设特色生活社区。诸城市规划先行,提升社区功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村镇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优化乡村体系,完善设施功能,协调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市208个社区已完成社区规划。围绕居住、出行、休闲、生活等4个层面,抓好“五化一通”和“三清一改”,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实施“绿满龙城”行动,2016年以来,完成成片造林14.7万亩,221个村建设环村生态林带,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6%。诸城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扎实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1万处,建设“十有”标准农厕后续管护服务站17处、粪污中转站13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成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

生态为先,建设特色生态景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实现园区生态化、社区景区化。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开发与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设常山、恐龙小镇、潍河、竹山、栗园等10个示范片区,建成年画村、桃花源、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等50多个特色村庄,B类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85%以上。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按照景区化理念和标准,以“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主阵地,充分利用河湖山泉田的优美生态,培育发展生态营地、休闲农庄和采摘篱园等新业态,实现了绿色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优势转化。全市建成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农家乐2000多家、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家,带动15万多农民就业。诸城市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实施“景村共建”。结合生产园区、生活社区功能布局,建设小游园、微绿地,拓展休闲观光功能,抓好“五山、七带、五廊、七园、百村”生态建设工程,打造“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良好风貌。全市建设省市级生态村65个。

“三城”共创,全域创建

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诸城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同步推进、全域创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

该市突出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和典型培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环境、珍惜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依托党校将“两山论”植入1464名科级干部的脑海;依托学校课堂,全市17.6万名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依托企业,培育新型企业生态文化,使400余名企业家增强生态社会责任感;依托社区学院,引导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生态“蝶变”。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和密度;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生态文明;各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增强生态文化活力。

该市坚持生态优先,创新投入方式,建立起“政府财政+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引导工商资本下乡。通过政策推动、项目拉动,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高效农业,支持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有81家工商企业总投资78亿元,建设83个农业园区。积极搭建生态建设投融资平台,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环保领域。近年来,带动社会资金87亿元参与环境治理。其中,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建设恐龙地质公园、26亿元开发常山马耳山、5.7亿元下乡造绿、1.6亿元建设危废处置中心、4.5亿元用于农村“五化”建设。

多方位推动,将生态治理注入社会治理体系。诸城市统筹资源,完善机制,提升生态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施“三个一”工程实现精细化治理,推进“一张图”排查,以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证发放为基础,科学绘制污染源监管分布图;推进“一本册”规范,结合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日常监管执法,为1200余家企业建立一案一档、一企一档的“身份信息”;推进“一张网”监管,以社区为单位划分228个网格,建立网格化巡查、执法、监测三网合一的执法监管机制。构建起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合力。整合水利、生态环境、市政、农业等职能资源,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一十百千万”潍河水质提升工程,保障一河清水向北流。运用契约精神,引导村民制定生态文明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小立法”的形式约定村民权利和义务,严禁乱搭乱建、乱圈乱养、乱涂乱画、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等“十乱”行为,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①诸城扶淇河沿岸一瞥

②桃林镇上刘家沟村

③相州镇马家屯社区设施农业示范园

④竹山生态谷

新闻推荐

美丽的乡村,我的家

□本报记者潘来奎通讯员李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三产”共融“三区”共建“三城”共创 诸城: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