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曹建接受眉山市媒体采访。
□本报记者 肖倩 文/图
10月24日,第三届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学术论坛举行。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苏轼书法与绘画发表学术演讲,致力于让东坡文化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走向世界,实现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让东坡文化“活”起来。
此次学术论坛分为两个分会场进行,内容涵盖苏轼的书法、绘画乃至碑刻、印章等许多方面,堪称一场百科全书式的学术交流。24位专家以时间、空间、人物关系为线索,阐述了苏轼书法的风格变化轨迹、碑刻或石刻作品的情况、对后世书画家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既有严密的实证、细致的分析,也有大胆的创想,得到了会场评议人的高度肯定。
评议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曹建这样评价:
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馆长马前伟先生提到了苏轼和真相院的因缘、真相院文物抢救等内容,非常有价值;
故宫博物院馆馆员段莹女士的报告启发我们,在研究苏轼书法作品的时候也要综合考量他生活时代的整治背景、国家军事环境以及他个人的人生经历;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员田振宇先生提到苏轼书法的形成受到颜真卿书法、手抄典籍的影响,这非常值得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周康先生提到存世的苏轼书法作品、碑刻、拓本等存疑者较多,这非常值得大家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尽可能去伪存真,以便对苏轼书法进行深入研究。
评议人暨南大学教授蔡显良总结:
曹建先生的观点大胆,通过挖潜米苏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认为米芾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感情真挚、笔法老辣;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李文秋先生对苏轼书法在清代前中期的传承进行了较好的分析;
山东诸城超然台服务中心主任乔云峰先生的报告为研究苏轼书体与落款习惯打开了新的思路;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助理编辑刘亦凡的文章对苏轼谪居惠州三年期间的书法作品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研究,是对苏轼书法的研究的有益补充;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理论博士韩琛对近30年来苏轼书法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非常有价值,因为,想要做好研究就要先行了解研究现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百家之言,古韵盎然,新意迭出。在此,我们简要摘录24位专家之言,以供读者们赏阅。
新闻推荐
关于对“诸城市桃林镇顺河庄经济专业合作社”等72家经济专业合作社注销公告
按照诸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清理工作要求,以及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注销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