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
本报通讯员郭永梅
山多地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集体积累少、村民收入低,桃林镇是诸城市经济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脱贫攻坚成为这里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全镇工作的头等大事。
“贫困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帮什么,真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帮扶要帮到心坎里。”桃林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委委员阚文衍说。
修剪遮光枝叶,让蜜桃更好上色,这几天,看着即将成熟的霜红蜜桃,刚刚脱贫的阿洛子村民丁世开喜上心头,“自从建起了农业园区,打工有地方了,土地流转收益也高了,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阿洛子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为早日摘掉这顶“帽子”,桃林镇通过整合产业资金,规划建起了群众认可的1000亩霜红蜜桃扶贫产业园项目。社区牵头成立合作社,53户贫困户可以用土地入股参与收益分红,还能到园区打工。经过3年的运行,5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而且收入大大增加。
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为“造血”,桃林镇积极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打好产业扶贫的第一仗。各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区,12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了一个农业园区,并成立了至少一个产业合作社。“我们把扶贫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将扶贫资金注入合作社,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支柱产业组织支撑,把输血扶贫转为造血发展。”阚文衍说,镇上为每位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扶持政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果、茶、菜、苗木、多彩甘薯等产业,为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房子修好了,前一阵下大雨我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以前就怕下雨房子塌了,一到下雨天就不敢睡觉,帮扶干部帮我解决了大难题。”阿洛子村脱贫户别为刚高兴地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桃林镇聚焦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针对干部入户过程中发现的贫困家庭住“小黑屋”、房屋漏雨、庭院不整洁等问题,该镇全面实施贫困户居家提质工程,累计投资14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修缮房屋、粉刷墙面、添置生活用品。针对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老弱病残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在全镇推行扶贫“爱心岗”工作,成立由67人组成的“爱心岗”帮扶队伍,对全镇54名失能、半失能的贫困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
李子园村贫困户王乃友家有1亩樱桃,今年春天,借助全镇樱桃采摘节活动的举办,他家的樱桃在地头就销售一空,仅此一项,就增收4000余元。此外,在樱桃采摘节期间,王乃友还把家里的茶叶、鸡蛋等农副产品摆在家门口卖,这在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桃林镇冲破思维固化的障碍,创新推进工作落实。“扶贫要做好结合文章,我们将扶贫工作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田水利改造、小流域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用好用活上级各项帮扶资金和扶持政策,保障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优先享受到上级各项政策带来的红利。”桃林镇党委书记方有海说。
今年以来,该镇1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了“五化一通”,477户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厕所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创新实施五保、低保申报“直通车”制度,减少低保、五保申报自然村和社区两个层级,贫困户可直接向镇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负责入户审核,符合条件的立即办理。目前已通过这种方式新申报五保、低保户35户。创新实施贫困户“扶智”+“扶志”工程。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在扶贫产业园区打工、指导发展特色种植等方式,让他们自食其力增加收入,转变思想理念,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
每次入户帮忙打扫完卫生,刘世发都像回到自己家里,坐上炕头与贫困户“拉家常”。刘世发是桃林镇研究室主任,也有自己包靠的贫困户。他每月都会到包靠户中走访几次,了解所需所求。像刘世发一样的包户干部,这个镇有63人。
据方有海介绍,该镇在扶贫专干配备上打破专业界限,放开口子,从全镇范围内精中选优、优中选强,配齐配强扶贫工作力量。镇包村干部、包项目干部由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包户干部从全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挑选,确保帮扶成效。
同时,进一步细化对贫困户的帮扶要求,明确指出入户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组织所有包村干部和市、镇两级包户干部及第一书记、包靠扶贫项目负责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巩固脱贫成效,主要对住房安全、厕所改造、饮水安全、扶贫政策落实、家居环境、扶贫项目运营、精准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及脱贫成果巩固等重点内容提出明确标准,要求帮扶干部在入户时对照标准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抓紧干”。
此外,跟进落实整改,全面推行清单化管理。由镇扶贫办统一印制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求助清单和工作委派清单并下发给市、镇两级包户干部,让干部带着清单入户,做到查找问题有依据、解决问题有途径、整改问题有结果,切实将脱贫后新出现的各类问题找出来、解决好。目前,“四张清单”共查摆核实问题370余条。
新闻推荐
“十笏园非遗空间”开馆,木版年画、核雕等重点非遗项目集中入驻8月29日,备受瞩目的“十笏园非遗空间”开馆。目前这...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