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菊老人在阳台上搭建了一个“小花园”,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
陶菊老人正使用手机微信与人聊天。
字正腔圆,一板一眼,陶菊老人唱起京剧来非常投入。文/图半岛记者钟迎雪
酷爱京剧,自学书法,喜欢佩戴耳环等首饰,手机、微信也玩得溜……在多数人眼里,这些爱好很难与一个年龄近百的老人扯上边。不过,在咱岛城,就有这么一位时髦又雅致的高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让很多年轻人都自叹弗如。2月26日,半岛记者来到位于市北区佳木斯路的错埠岭小区,见到了已是99岁高龄的陶菊老人,用“鹤发童颜”来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
因戏长寿,以戏会友
“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属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还没到老人家门口,一曲清亮的京腔音韵便由远及近传入耳中。进入家中,兴致盎然的陶菊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向半岛记者讲述起她的戏曲人生。
当半岛记者询问老人为何能与京剧结缘时,老人首先道出“家庭”两个字。陶菊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是满族人,满族人有听戏的习惯,陶菊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戏迷,虽然后来家境不好,但是听戏的习惯一直没有落下,幼时在戏园子听的戏根本区分不出是什么曲目,但是多姿多彩的脸谱、精致华丽的戏服、抑扬顿挫的唱腔,让儿时的她陶醉且着迷。
11岁那年,由于家境没落,陶菊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青岛谋生,尽管那个时候听戏对于她来说极为“奢侈”,但她还是在心里为京剧留了一片小天地,特别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的性格柔中有刚,刚中见柔,临危受命,荡气回肠,每次一唱到这里,就感觉热血沸腾,这给她后来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陶菊从幼儿园退休,“当时我正好66岁,老伴去世后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朋友就建议我去学习京剧,但是家人不理解,觉得我岁数大了,担心身体吃不消。”陶菊说,经过一番思考后,她开始了学唱京剧之路。
自己买教材,拜老师,置办戏服,听录音机是戏曲磁带,看电视也是戏剧频道,陶菊老人逐渐掌握了各种曲目的唱法。不仅如此,她还带头组建了一支京剧队伍,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拥有了近百名票友。由于岁数大了,陶菊老人一般不化浓妆扮相,都是简单的戏服装扮,跟票友们一起走工厂、下部队,慰问演出不计其数,还去过不少外地演出,收获了满满的称赞与祝福。
陶菊老人热情好客,她的真诚与友善赢得了众多朋友的尊敬和爱戴。八十大寿,诸城的京剧票友来了一个演出队,九十大寿,也是宾朋满座锣鼓喧天。“陶菊老人每天乐呵呵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因为唱戏相识在一起,从来没有见到她烦恼的时候,她就是我们大家的开心果。”72岁的董女士告诉记者,票友们都十分佩服老人的乐观与从容。
坚持练书法,手机玩得溜
除了唱京剧,老人的另外一个爱好是练书法。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记者在老人的卧室里看到,一副副对联被整齐地挂在墙上,虽然没有书法家的笔范,但是字迹十分工整清秀。“我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可是我愿意学习。”陶菊老人告诉记者,她之前在老家上过两年私塾,跟着父母来到青岛后,便没有再上学,这也成了她的最大遗憾。
为了补上“文化课”,陶菊老人自己买字帖,找老师,闲时就在家练书法,“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但是我会坚持练习,因为我感觉这让我很快乐。”当陶菊老人说完时,脸上洋溢着无比灿烂的笑容。“乐长寿、勤增寿、善多寿、孝得寿”,在老人的家中,不仅墙上贴满了自己手写的书法,就连花盆都贴上了红色的“福”字,非常喜庆。陶菊老人说,“客人来我家,我觉得让他们感觉欢喜,让他们开心,我就开心。”
“哎呀,我接个视频啊……好久不见啊,姜老师……”正跟记者聊天时,陶菊老人的手机响起了视频邀请,只见老人熟练地拿起手机,划开屏幕,跟老朋友聊起了天。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用了好几年智能手机了,不仅会拍照、语音聊天,甚至还会录视频。
“看,这是我在社区演出给大家拍的视频,这是我跟京剧院老师的合影。”陶菊老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她的“战果”。陶菊老人说,虽然自己识字有限,但是喜欢研究琢磨,碰到孩子们来家,就让他们教自己,一遍不会,两遍,三遍……直到自己学会了。不仅如此,她还学打拳、学舞剑、练健身操,正是这种求知欲,给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与快乐,让她觉得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在忙,日子过得很充实。
■特写享受生活爱做公益
“快来看看,晒会儿太阳。”随后,陶菊老人拉着半岛记者又来到了她的“小花园”。球兰、三角梅、杜鹃、吊兰……红色、橘红色的花朵争奇斗艳。老人用手摆弄着一盆花,将多余的枝叶去掉,小心翼翼地把花苞朝向调整了一下方向,“这花啊,就像人一样,就得收拾,打理好,不然长得不漂亮。”陶菊老人望着一枝枝娇艳的花朵说道,阳光洒在老人的银色卷发上,美得“一发不可收”。
在老人家中,不仅有京剧比赛证书,半岛记者还看到一张捐款老照片。原来多年来,老人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从1998年抗洪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0年玉树地震,老人不仅捐款捐物,还和京剧队一起到处演出,筹集善款,还资助了3名孩子上学,现都已成年。
“我老了,做点力所能及的,觉得还对社会有价值,这样还能感觉到自己活着很快乐,很知足,也算是享受生活。”陶菊老人说道。提及到百年之后的心愿,陶菊老人说想要把遗体捐献给医院,她觉得那是她最后的一点光亮。
陶菊老人已经四世同堂,但依旧为了自己热爱的京剧,一刻不闲着,“只要活着,我就要唱下去。”京剧给她的童年带来了欢乐,让她在面对人生困苦时披荆斩棘,给她的生活送来朋友,让她的晚年不再孤独,虽然外界的赞誉不断,但陶菊老人却说,现在的自己一如最开始学戏那般,初心不改,只因热爱,“我这一生都感激它”。
新闻推荐
诸城市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组织保证和动力引擎 激活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
◆去年以来,诸城市按照资源全域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智能化推送的思路,统筹全市资源,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保...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