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老人在吟诵国学经典当下,《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播出让诗词等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其实在古诗词的文字背后还有积淀千年的声音的回响——吟诵。作为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读书方法和教学方式,历代私塾教学中,先生和学生运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国学经典。然而,时移世易,曾普遍存在的吟诵已经濒临失传。
近年来,山东省方言吟诵普查采录工作陆续开展,21日上午,山东省方言吟诵普查研讨会召开,专家学者们就此发表看法,寻找儒风雅音,守望传统文化。文/图记者许倩
吟诵方式濒临失传
文人吟诵诗文,多出之以乡音,曼声讽咏、抑扬顿挫、随情转腔。两千多年以来,随着古诗词等文化的流传,吟诵也成为了学习国学经典的方式。
“文人音乐是古代音乐的主干,吟诵是文人音乐的主体。”教育部吟诵采录项目负责人徐健顺介绍。
作为一种与文字相交融的文化传承方式,通过吟诵可以近距离触摸文字,感知文化的魅力。“吟诵的同时可以加强人的记忆,吟诵本身是一种音乐的形式,能够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山东师范大学朱恩彬教授介绍。
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中国的吟诵也呈现出典型的民族特点。“中国的古诗词多是抒情性的,西方则多是叙事性的。”山东师范大学李伯齐教授介绍,“中国的一些叙事诗也是抒情性的,比如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基调也是抒情性的。同时吟诵本身也具有音乐性,现在看来历史的演变让古诗词跟音乐拉开了距离,但配上曲子这些古诗词仍然可以演唱。”
根植于齐鲁大地,两千多年以来,山东文化厚重、圣贤辈出。基于此,方言吟诵采录工作就此展开。普查采录的同时也是对文化的守望。经过前期的采录,初步呈现了山东传统吟诵的概貌。
“近两年来,我们在山东省共寻访了133位读过私塾的老人或有家学传承者,采录了千余段吟诵视频,获得了山东境内冀鲁、胶辽、中原三个方言片区代表性吟诵读书调60余种,及其他省份读书调近10种。”山东省普查试点工作负责人韩品玉介绍。
“山东古调是山东各地传承有序的方言吟诵调,也称齐鲁古调和鲁语吟诵。比如济南李炳南先生的冀鲁雪公调、诸城臧克家先生的胶辽克家调、桓台王佩行先生的冀鲁行调、济宁张延龄先生的邹鲁长之调等。”省直采录工作小组工作人员于琮介绍。
然而,遗憾的是,经过普查,山东的吟诵现状并不乐观。“这133位老人中吟诵纯正的不到80人,上过私塾的、会吟诵的老人最小的也已经80多岁了,大多都90多岁了。”于琮说。
采集收录留住乡音
基于目前山东方言吟诵面临的现状,各地市也在展开抢救性传承工作,比如临沂市。“此前在教学中有一个困惑,国学经典在中小学里不好推、推不动。”临沂学者梁士国介绍,2015年的时候,自己和其他三位老师到临沂费县进行了第一次采录,此后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穿行琅琊巷口、追寻文脉遗踪、聆听吟诵绝响。
“我们在临沂及周边地区找到了近百位私塾老人的信息,共采录了69位老先生,其中还有5位女先生。这其中有退休的老干部,还有教育界的老教研员,退休的教师、画家、书法家、中医等。”梁士国介绍,现在临沂只有临沭县和经济开发区没有找到私塾老人。
同时,梁士国和同伴们的脚步拓展到了临沂周边地区,比如济宁、潍坊、安徽、江苏等地,也采集到了鲁南、鲁中、苏北、徽北地区穿越吟诵调的余音绝响。“我们采录到的老先生是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最后一批学生,但是经由他们我们也瞥见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天光云影。”
“很多会吟诵的老先生找不到了,如果没有人及时地去发掘、采录和传承,那么这个地方的方言调就会永远地消失。”梁士国感叹,自己也尝试着用临沂话吟诵一些古诗词,但是都不成调。“采录过老先生以后,模仿、比照着老先生的吟诵来模仿,那就不一样了。”
对于吟诵的采录,梁士国暗下决心也始终不敢懈怠。经过近三年半时间的采集,梁士国终于如愿以偿。“采录到的69位老人中会吟诵的有46人,采录作品906多首,诵读作品370首,还有戏曲、民歌若干。题材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体诗和文赋等。”
传承发展延续文脉
“吟诵不仅是技巧的问题,也是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一种理解。”李伯齐指出,吟诵时要能够沉浸在诗心和诗境当中,比如鲁迅的《三味书屋》中的描写。“发自内心的吟唱对人的修养和品性都有塑造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传承是动态的过程。”李伯齐指出,对于吟诵的研究既要传承,同时又要发展。“要在理解中国诗文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发展吟诵。”
对于山东方言吟诵普查采录的后续工作,专家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不能为了吟诵而去吟诵,吟诵的过程要能读准、读懂、读透。”山东省尼山书院秘书长李西宁提出,“建议打造齐鲁吟诵品牌,把齐鲁方言的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同时做好数据库的推广,讲好齐鲁故事。”
“山东应该把目标定在让每个县都有吟诵调。要把语音和语言工作做好,找出山东当地吟诵的读音和方言土语的区别在哪里,以后可以发展出第二套山东话。吟诵和民歌一样都是音乐保护中的重要部分,希望山东的吟诵能够传承下去。”徐健顺说。
新闻推荐
□记者张鹏通讯员周显江报道本报诸城讯“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等一会儿再过马路。”近日来,诸城市470名环卫...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