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诸城新闻 > 正文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

来源:潍坊日报 2018-10-21 16:1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李芳吕光玉

改革开放以来,诸城创造出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诸如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诸城经验”享誉全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诸城依托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重整行装再出发,靶向聚焦发力,探索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

生产园区: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

今年46岁的王佃卫是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的居民,他没想到打小羡慕的工人身份会落在自己身上。如今他早已习惯了身份的转变,他现在是诸城市国信橡胶公司的一名员工。该公司坐落在乔庄工业园区内,王佃卫每天骑车上下班仅需要十几分钟。“俺和媳妇都在这个工业园里上班,她在桑莎分厂做纺织工。俺俩人工资高的时候能达到1万来块吧,都赶上以前种地一年的收入了。”王佃卫说道。

王佃卫口中的工业园,是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引进工商资本涉足工业、农业,构建起绿色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资本下乡带动工业园区发展,建起的占地2300多亩的工业园区,已经吸引22家纺织、橡胶、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现在,乔庄社区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在这些企业里上班,每人最低月工资超过3000元。枳沟镇乔庄社区书记刘正光告诉笔者,现在不光他们社区,周边一些镇、社区的劳动力都跑到这里来打工,园区仅打工人员就有7000多人。现在,乔庄社区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了7000万元,彻底由一个农业社区转变为了工业社区,突破了社区人多地少的经济发展瓶颈。

在诸城看来,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产业振兴,他们就是要以生产为基,建设生产园区,以“三调两提”“五化发展”为路径,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为突破点,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加快乡村产业横向联合、纵向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生活社区:生活方式改变,美丽乡村成常态

吃过早饭,诸城市皇华镇柏戈庄社区居民范德伟打开电视,想看看最近社区的公开栏,“财务、政务、党务公开信息我都看,家里的2亩小麦,补贴款发放多少,可以在电视上查到,村里哪个户有几亩地,谁种着,我们都清楚,账目糊弄不了。”范德伟说。

2007年,诸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社区化建设之初,就将其定位为服务机构,并带动市镇两级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近距离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诸城市加快推进“暖气、燃气、污水处理管道”进社区,农村道路、厕所、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供暖“七改”等部署。

通过实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推进教育均衡化,有效改善了农村就学难、看病难、养老难,农村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等于开辟了一条以农村社区助推全市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子,约有1.5万户居民选择到农村新型社区安居。

该市以生活社区为单元,以生产园区为支撑,以生态景区为底色,推进“三区”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三生三美”水平,开展特色小镇打造、新型社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年内打造标杆村100个,带动8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B级以上标准。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批“特而强”“新而活”“聚而合”“精而美”的特色社区和特色小镇,成为乡村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如今,每个镇街(园区)80%以上的社区打造成特色产业社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景区:演绎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无缝契合

诸城市龙都街道大源社区是个社企共建社区,由该市龙头企业大源建设集团出资流转社区土地,以工商资本下乡方式投资4亿元,发展园林和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率达到80%以上,项目用工吸纳大源及周边社区800多人。难得的是,大源发展的园林栽植各种苗木200多万株,成为诸城西南区域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居民出门就是17处旅游景点,免费开放,成为社区百姓的“家庭花园”。

诸城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成常山景区、马耳山景区、竹山生态谷、刘墉板栗园等森林生态景区14个,建成国家A级森林旅游景区8处,正在建设榛园欢乐谷、东方田园、龙门口旅游度假区、障日山农旅小镇、苹果乐园、恐龙花海、三河湿地公园等园林景区项目20多个,努力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

诸城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子,按照景区化理念和标准,以南部皇华、桃林、林家村、枳沟、密州、龙都、南湖“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阵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充分利用河、湖、山、泉、田的优美生态,探索多元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景村共建”,重点培育发展生态营地、休闲农庄和采摘篱园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诸城市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功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农家乐2000余家,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家,带动农民就业15万多人。

新闻推荐

刚刚缴纳了拖欠多年的租金,齐世民立马上新织机 清欠让再发展有底气

隆发针织工人张婷正在织布圆机上接线。□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本报通讯员徐桂军23台织布圆机“沙...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