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大约形成于清中叶,最早见于《龙吟馆琴谱》,是诸城琴派的代表曲目,1931年由徐立荪先生编入《梅庵琴谱》而广为流传。或说此曲是琴人从山东民间小调《骂情人》移植而来,琴曲《关山月》的旋律风格有着很浓厚的山东地方音乐的特点,也许《龙》谱的编排者或更早的曲目创作者正是借鉴地方小调,才移植、创作成此曲。不过在借鉴、保留了地方小调旋律轮廓和句法结构的同时,曲中根据古琴的乐器特征,做了一定的调整,使得俚俗甚至略微粗鄙的“骂情人”变成一首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的佳作。
《关山月》本是汉代“鼓角横吹曲”中的曲目,系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南朝以来,历代均有文人词客创作同题诗词,乐府诗中尤多,且多为五言八句,初唐定型后日趋合律,后来如陆游等人亦有发挥。《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五卷横吹曲辞大都具有悲壮的边塞格调,《关山月》亦然,历代诗中频频出现“胡马”“秦川”“祁连”等壮阔古朴的意象也与之吻合。
今人填入琴曲中广为传唱的词句则为李白诗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时空的交错营造出极为壮大的气象,古今对比,感喟兴衰的同时,征夫思妇并置,两地相思,共此一月,视角转换十分自然。细腻的情思与磅礴悲壮的背景紧密结合,辞气纵横、波澜壮阔而又浑然天成。
琴曲《关山月》与李白的乐府诗相得益彰。全曲短小精悍,回环往复,又称“玉环体”,指法技巧编配得当,运用到的过弦技术也很是讲究。散、按、泛三种音色安排得错落有致,还用到了“大撮”“反撮”“轮指”等对初学者而言略有难度的技法。前半部分散、泛相间,音色明亮,节奏平稳,给人清新、古雅之感;后半部分对按音技巧的运用更多,增强了缠绵、苍凉感,颇有吟唱的韵味。
琴曲中有一段旋律,大幅度级进上行八度后反向大跳,又略作上行后继以一个五度的下跳,起于徴音(5),落于徴音,强化了山东民间音乐直爽、健朗甚至有点诙谐、夸张的特点,旋律流畅又富有激情,以一种昂扬疾进的态势,暗示了苍茫云海中“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诗意。尤其穿插的泛音跌宕多姿,在更宽的音域中丰富了音乐陈述进程中的音色选择,与低、中、高音区的按音交替出现,反差明显又相互衬托,显得尤为高远、凝重。
总的来说,《关山月》词曲相称,在借鉴、改编地方民歌之后,音韵刚健质朴,气魄宏大,以一种昂扬高蹈之少年精神抒家国情怀,呈现出的深沉袤远的精神世界也尤为真挚感人。我曾有幸获赠一位前辈琴友数年前负笈海外时所弹此曲的录音,流利清隽,不事雕琢,仿佛所有的思念与深情都寄予琴中,随着照遍天山云海及粼粼水光的千古月色传到心间。高楼望断,其情古今中外,殊无二致。
现代琴家中,陈雷激演奏的《关山月》别具一格。陈雷激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学习古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古琴专业,直至大学毕业。10余年学琴生涯,一直师从于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大学毕业后,陈雷激旅居法国,攻读指挥专业。同时,他还不忘弘扬古琴艺术。在欧洲等地先后举办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达百场之多,并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尝试罗忠镕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琴韵》、刘湲作曲的古琴协奏曲《幽兰》、陈其钢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等作品,还出版了10多张古琴专辑,其中由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出版的《梅庵琴谱——陈雷激古琴独奏专辑》荣获2005年法国Charles Cros基金会评选的“世界音乐最佳演奏唱片奖”。2008年,陈雷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独奏古琴。
新闻推荐
经过企业自愿申报、县市区农业局推荐、市级审核和专家评审等程序,潍县萝卜等9个区域公用品牌和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