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鹏
本报通讯员郭良徐建承
诸城市昌城镇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通过实施生猪政策性保险,分散降低生猪养殖风险,提高生猪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当地以社区为单位,由防疫安全协管员带队入村、入场、入户分发生猪政策性保险宣传单和畜禽无害化处理宣传单,广泛宣传生猪政策性保险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扶持政策,增强广大养殖场户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主动参加保险。同时,进一步宣传畜禽无害化处理,提高养殖场户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自觉性,营造了生猪政策性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
该镇与养殖场户签订保险时做到保险签单到村、到场、到户,保险金统一上交社区,由社区安排专人到指定银行缴纳,极大方便了参保农户,在收取农户保费后及时出具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镇投保农户300余户,母猪600余头,育肥猪13000余头。
此外,昌城镇还建立了生猪政策性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与养殖场户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对于所有承保养殖场户的生猪,在保险公司赔付前,由畜牧兽医管理站和保险公司共同进行现场查勘、确认,对拒绝现场查勘或未对病死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场户,保险机构不予补偿,在保障养殖场户利益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秋德通讯员徐春光“组培是工厂化育苗的一个过程,保持我们优良种苗的优良性状,基因不变,后...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