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来奎
通讯员徐春光
近段时间,在享有龙乡美誉的诸城市四乡八疃,乡村振兴已成为农民朋友热议的关键词,农村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画卷跃然眼前。
“老牛倌”走上了转型路
“上了6000个蘑菇棒,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俺卖了大约5万来块钱……”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王村村民张祚相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
其实在半年前张祚相还是个“牛倌”。和牛打了多年交道的张祚相本想借着养牛多挣点钱,没成想他所处的位置临近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随着一系列环保政策的相继出台,想要继续养牛是行不通了。“养牛的时候污染环境太厉害了,粪便到处是,喂牛的料到处是,到下雨阴天的时候,更是满地都是。”张祚相说,2017年,当地原先的养殖区被划为禁养区,去年9月,他将自己的牛棚重新改造,老牛倌半路转行种蘑菇,隔行如隔山,技术从哪里学呢?
帮助张祚相顺利实现产业转型的小小菌棒,来自于当地的山东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通过利用阴阳棚种植技术,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这小小的菌棒看起来不起眼,却浑身是宝,除了种蘑菇,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菌棒里面有玉米芯、棉籽壳、麸皮,回收以后,都是很好的种田肥料。
一个龙头企业就是一条产业隆起带。种植园区已经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参与蔬菜、食用菌种植,每户平均增收近3万元。
“铸造大佬”变身榛子达人
“康岭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这是几十年前人们调侃康岭山的一首民谣,这也正是当时康岭山生态环境的真实反映。
如今,昔日荒山秃岭的贫穷面貌早已踪影全无。站在榛子种植产业园区的山顶上,望着这片从无到有、目前占地已达1.2万亩的平欧大榛子种植示范基地,诸城市共好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本欣的心情格外激动:“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咱们在这里,流转土地、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引进榛子新品种,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建设加工厂、农家乐和休闲养生基地等,恰恰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发展要求,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富了乡亲父老。”魏本欣越说底气越足,再过两三年,榛子进入盛果期,投资3800万元的加工厂健康运转,休闲体验基地建起来……他有信心,带着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民,共圆乡村振兴梦。
2016年7月,原本从事铸造产业的魏本欣注册成立了山东三羊榛缘生物科技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榛子加工车间和冷库,引进国外先进榛子加工生产线。目前,加工车间主要生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大榛子仁、榛子油、榛子粉等系列产品。
企业高管返乡当“果农”
“现在从化火龙果正值开花季,火龙果在晚上开花,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不少人想亲睹开花盛况,园区就开园售票,每天晚上人流不断。不仅增加了门票收入,还宣传了园区。”在林家村镇的青朴采摘园,记者见到刚从广东从化回来的园主王汉雨,他不仅马上要引进三个火龙果新品种,还学到一项增收新技能,那就是向文化旅游方面延伸,与种植业结合。王汉雨告诉记者,以前管理园区,只要等结了果子就想办法卖掉换钱就行,现在要把农业种植全过程做成聚人气的“金字招牌”。
曾经在某上市公司做过高管的王汉雨,脑子活、做事快。这几天,他买来各种花种子,撒播在火龙果和樱桃大棚周围的空地里,可保证从春天到秋天花期不断,园区变成大花园。
20亩火龙果大棚里,枝条叶片已经发新。“为了让火龙果长得更大一些,我们一棵树只留5条枝条叶片,一条留一朵花结一个果。多余的枝条叶片就卖给周边从蔬菜大棚转调的农户,栽上就能结果。每年单是枝条叶片,一亩地就能卖出15万元。”王汉雨说。“现在我们又在安装补光灯,这样就可以提前一个月结果,卖个好价钱。每年还能多结2—4茬果,一茬果就能多赚一万多元。”
新闻推荐
最近,生猪价格一路“跌跌不休”,当前价格较年初降了四分之一,且尚未探底,让人对“猪周期”是否卷土重来绷起神经。如今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整治淘汰大批猪场,为啥猪价反而跌破成本线?破解猪价...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