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诸城新闻 > 正文

古琴艺术家高培芬:复活“沉睡”千年的古曲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3-19 15:09   https://www.yybnet.net/

高培芬,中国非遗项目“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琴学家、古琴教育家。2002年中国申报世界级非遗,高培芬是全国52位著名琴家传承人之一。2011年应邀在巴黎举行古琴专场音乐会;2013年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在故宫举行古琴专场音乐会。打谱复活千年古曲《碣石调·幽兰》《韶》乐等20余首琴曲,2013年底出版《高培芬古琴打谱集》。刚过去的两个周末,“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连续在省城举办古琴品鉴会、古琴讲座两场大型活动,琴声悠扬,听者神往,每一场活动都让痴琴者心醉其中。高培芬研究、传承古琴几十载,让悠扬的古琴开枝散叶,显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报记者师文静

实习生刘凡

结缘诸城派,一学十九年

高培芬的家雅号归凤琴斋,大门一开,古朴、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十几把古琴一字排开挂于墙上,古式几案上摆满琴谱;书法家启功所作“琴人雅集”挂于墙上……一切都显示着这里的风雅古韵。

高培芬成长于一个书香之家,其父酷爱弹琴,艺术修养深厚,在家庭熏陶下,她自幼琴棋书画样样都学,习声乐、舞蹈,还会弹琵琶。随着年龄增长,高培芬深深爱上古琴,父亲为其四处打听古琴名师,终于在1971年经贵人介绍,遵照古人拜师礼仪,磕头拜师于诸城派古琴第四代传人张育瑾、王凤襄,成为关门弟子。

张育瑾、王凤襄一生致力于传承诸城派古琴,自1942年起张育瑾先后收过诸多弟子,但无人能坚持,大环境也让学琴的人更加稀少。高培芬说,张老师看到诸城派古琴后继无人,曾心痛如绞。“老师考察了我的古琴基础和人品后,非常高兴。又见我记忆力好、模仿力好、悟性也好,于是决定把诸城派古琴尽数地传授给我。”高培芬说,古琴的特点是“难学、易忘、不中听”,一日不练基本回到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又不能公开学古琴,只能偷偷苦学,里面的艰辛可想而知。后经19年长期跟随老师学习,高培芬完全掌握了诸城派的技法,还领会了诸城派独特的风格韵味。后来恩师临终前,对高培芬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将诸城派古琴发扬光大。而为了报答恩师的知遇之恩,高培芬停止了其他艺术的学习,将古琴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

诸城派古琴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其代表琴谱《桐荫山馆琴谱》《龙吟山馆琴谱》,代表曲目《长门怨》《秋风词》和《关山月》,是一门幽深的艺术,高培芬都已习得精髓。只一曲《普庵咒》中“猱”的手法,高培芬就领悟多年才能开窍。高培芬说,前人给诸城派古琴概括的艺术特点是“古朴遒劲、刚柔洒脱、含蓄内敛、流畅韵雅”,要达到这种境界,需悟性还需耐得住寂寞,多年来高培芬甘之如饴。

千金藏琴,万金求谱

1978年,高培芬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专业,认识了民乐演奏家张富森教授,高山流水遇知音,两人结为夫妻,成为艺术上的最佳搭档。两人一起传承、研究古琴近40载,开办琴社,寻藏古琴,苦觅古谱,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诸城派古琴。

从年轻起,两人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古琴的热爱中。为了听到唐明古琴的传古之音,张富森走南闯北觅古琴。夫妻两人还经常外出逛古书市淘古谱。多年前在天津逛街,独具慧眼的张富森发现一本明代的《琴谱正传》,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摊贩见机索要高价,付了九千元后,还索要了张富森的棉袄和皮鞋。回忆至此,高培芬说,遇到《琴谱正传》的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一定不能错过。无论是千金散尽觅古谱,还是千里迢迢寻古琴,都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打谱”。

古琴曲谱目前能演奏的只有100余首,大量的历史名曲藏在明清遗留下来的3000余首减字谱中。《红楼梦》中林黛玉读减字谱被贾宝玉视为看“天书”,而这种“天书”,在今天能看得懂的人是极少了。减字谱由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数字组合而成,只标出了音高,但没有节奏,需极度精通古琴的人才能将其复活。

高培芬说,并不是会弹琴就会“打谱”,打谱没有前路可循,能打谱的琴人必须有几十年琴龄,掌握多派风格,熟悉各类古谱。“打谱就像考古,需要旁证、佐证,不掌握大量资料打不出好谱。打谱人需据谱反复弹奏、琢磨到句逗清晰,音乐流畅,结构完整,一曲打谱才算完成。”琴坛曾有“大谱三年,小谱三个月”之说,可见打谱工作之繁重。

潜心打谱多年后,2001年中国古琴第四次打谱会议认定并定名了高培芬版本《关雎》,曲子得到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高培芬在琴界名声大振。《关雎》是根据明万历刻本《阳春堂琴谱》打谱复活的古琴曲,而根据《琴谱正传》,高培芬又发现了有关《韶》乐的资料,并进行了复原。《论语》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经过二十多年的打谱,高培芬成功打出十五首琴曲,于2013年出版了《高培芬古琴打谱集》。高培芬自称以创业般的艰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破译了这些古谱,复活了千年古曲。

守住净土,传承古琴

除了古琴研究,高培芬的另一个重任是古琴普及传承。高培芬说,文人有四宝“琴棋书画”,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半曲《平沙》走天下”,说明了古琴的兴盛。但在上世纪80年代,推广古琴却困难重重。当时,高培芬成立了“文革”后山东第一个琴社——山东古琴社,免费向社会传授古琴,但很多年轻人弹吉他、弹钢琴,唯独不认古琴。

“古琴社不仅免费教学,向学生赠送古琴,还管一顿饭,我们求着大家学,学琴者仍寥寥。即便来了,大部分人也把琴送了回来,认为古琴是没啥用的‘破木头\’。当时环境下,学了古琴不能考大学,各地艺术院团也不收。没人想去了解古琴的魅力,古琴被人们拒之门外。”高培芬说,想到诸城派的传承,她那时经常难过地落泪。但她仍与丈夫咬牙坚持,一起举办多次古琴音乐会,到各大学讲古琴,免费赠送自费编写、印刷的古琴教材,发表古琴学术论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传播古琴。

转机出现在2000年以后。2003年诸城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诸城派古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后,整个社会开始重新认识这门传统艺术的价值。来找高培芬学琴的人越来越多,除了社会上学琴人士,她还为全国各音乐学院输送了数以百计的古琴专业学子。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留在全国各地院校担任古琴教师,诸城派古琴艺术后继有人了。在高培芬的努力下,诸城派古琴也走向了世界,获得各地琴迷的热爱。诸城派虽是北方唯一琴派,却是最兴旺的一个琴派。

目前,让高培芬担忧的是,社会上的假诸城派泛滥。“学琴的多了,各种巧立名目的培训班都冒出来,‘古琴大师\’‘诸城派嫡传\’也纷纷登场。”高培芬说“假大师”太多了,有些只要弹琴就拉上诸城派的大旗,骗招生,骗门票,其实他们并没有师承诸城派,也让真正的诸城派古琴艺术名誉受损。高培芬真正希望的是,让更多潜心学琴、不图名利的人来传承诸城派古琴,让古琴保持其历史风韵与独特气质。

新闻推荐

枳沟镇9个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

□记者张鹏通讯员刘梅花报道本报诸城讯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枳沟镇先行试点,成立网格党支部,通...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琴艺术家高培芬:复活“沉睡”千年的古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