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鹏
本报通讯员徐春光
“为生命接力,诠释着担当,彰显着道义。他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善举,让濒危的生命得以延续,演绎着至真至善的人间大爱……”这是在1月28日,诸城市首届网络春晚暨“龙城网事·感动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宣读给李强的颁奖词。
95后小伙李强,是诸城市郭家村水务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员。这几天,李强的事迹登上网络春晚并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传送到网民手机端和市内各个户外大屏,迅速成为当地“网红”。
1月24日,在山东省立医院,李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诸城市第四例捐献者。李强平时乐于助人,曾多次参与无偿献血。2016年,在一次流动采血车上献血时,看到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当他得知只要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就有机会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后,毫不犹豫地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
去年9月份,李强接到潍坊市红十字会的通知,说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后经过造血干细胞血样高分辨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并与患者配型完全成功。1月24日,李强成功实施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记者见到李强时,他表示身体恢复得很好,与捐献前并没有什么差别。诸城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鞠慧勇告诉记者,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社会上一直有不少误区和恐惧,造成志愿者数量较少,此前诸城三例捐献成功者都是医疗工作者。“志愿者首先要进行登记,然后采血分析合格后,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配型成功比例最高也要万分之一,而在登记人群中,成功配型的比例更是低至几十万分之一。”目前,诸城市有700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鞠慧勇就是一名志愿者,登记后十多年来,都没有遇到配型成功的人。
“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为‘网红\’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有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造血干细胞入库条件与无偿献血相同,只要年龄在18到45周岁、身体健康并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公民,都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鞠慧勇说,多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就有可能多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鹏本报通讯员张泽青徐桂军深冬,诸城市龙都街道水泊社区小水泊村东岭,一场简短而特殊的葬礼正在举行。入土为安的是诸城籍台胞董砚斋先生,离乡69载,亡...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