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诸城新闻 > 正文

齐鲁“国家宝藏”

来源:济南时报 2017-12-13 15:1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钱欢青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央视开播后,迅速成为“网红”,这档节目因集齐了九大最具份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开播第一期,《国家宝藏》便在豆瓣上取得了9.3分的超高评价。

作为文物大省,山东境内的博物馆也珍藏着众多“国家宝藏”,记者特别选择三件来自山东境内三个不同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为您呈现齐鲁“国家宝藏”的背后故事。

山东博物馆·颂簋清代重臣刘墉侄孙曾是它的主人

在山东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大约3000年前的西周青铜器颂簋,它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价值很高,经历曲折。

所谓颂簋,就是一个叫颂的官员制造的簋。颂簋的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铭文内容相同,各15行152字。铭文大意是:周王三年五月,颂在京城觐见天子,天子命颂在成周洛阳担任官职,并赐给他礼服、旗帜和马具等。颂接受册命后,向天子献上玉璋表示感谢。事后铸造了颂簋、颂鼎和颂壶等青铜礼器,以纪念受册命这件事。

铭文内容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对于研究西周的历史特别是册命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颂簋上的这种铭文是金文最成熟的形态,是西周王室在西周后期使用的标准书体,书法价值很高。

这件颂簋的第一位收藏者是清朝重臣刘墉的侄孙刘喜海。刘喜海别号“三巴子”,是山东诸城人,是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刘喜海在北京一家古董商店意外发现了颂簋,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于是花重金将其购得,并送到山东老家珍藏。

后来,此簋又归当时山东最高行政长官——山东布政使李山农所有。此后,颂簋又转手山东黄县丁氏“泰来”号的丁树贞手中。丁氏数世亦官亦商,做钱庄等生意,家资巨富,是当时山东首富。在丁树贞收藏颂簋之后几十年,外敌入侵频繁,山东境内战火纷飞,丁氏家族家道破落,弟兄分家时分割财产,颂簋的器盖和器身由不同的人收藏。

1946年土改、1947年土改复查时,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接收了大量文物,颂簋的器身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被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的。山东博物馆成立之后,颂簋的器身就成为展品展出,但是,由于分得器盖的丁氏后人早已搬离黄县,联系不上,器盖一直下落不明。一直到1959年,家住青岛的丁氏后人张秀琳女士到济南参观山东博物馆,发现展厅里颂簋的器身和自己家里的器盖应该是一套,回家后一问丈夫,才知道颂簋器身与器盖是当年分家时分开的。于是将器盖捐献给了山东博物馆,如此,颂簋的器身和器盖才真正团圆。

济南市博物馆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地排车拉来的国宝

1969年在济南北郊无影山南坡出土的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是济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陶盘上有21个各具特点的陶俑,其中乐工7人、杂技表演者7人、观赏者7人,均栩栩如生,完整展现了汉代贵族观赏乐舞杂技表演的场面,极为珍贵。而这件国宝级文物的来历,却极为有意思,它是被地排车拉到博物馆的。而当年济南市博物馆给予“献宝人”的奖励是一本《毛主席语录》。

上世纪六十年代,济南北郊的无影山周边是一片沙土地。当时生产队施工搞建筑,都从那里挖沙土,有时能挖出一些陶盆、陶罐等。那时北园公社堤口大队有一个叫崔昌礼的社员,是个有心人。1969年4月,崔昌礼在挖沙时发现了一个有底盘的陶俑,上面一些玩杂技、跳舞的小人很有意思。当时崔昌礼正忙着挖沙,腾不出时间来,于是委托前去拉沙的历下区运输公司的韩家山,请他帮忙把自己发现的杂技俑和一对载人、载鼎的陶鸟以及一套陶车马送到博物馆。韩家山拉着“地排车”一路小心翼翼,将它们送到了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觉得这些东西很有价值,就留了下来。 在向上级部门请示之后,还专门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对崔昌礼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奖励给他一本《毛主席语录》。后来根据文物鉴定专家的鉴定,杂技俑和那对载人、载鼎的陶鸟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齐国历史博物馆·燕王剑农民挖沙挖出国宝

央视《国家宝藏》第二集播出的是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节目让观众津津乐道。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烽烟四起。仗剑走天涯的豪气成为那个时代最具特征的风云标记。而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齐国历史博物馆,也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齐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燕王剑。虽然春秋战国时北方铸剑技术不如南方发达,燕王剑也不如越王剑精美,但它所蕴含的文物和历史价值,丝毫不亚于越王剑——它见证了2000多年前齐国大地上的一场惨烈战争,从它被发现到入藏博物馆的曲折过程,也足以成为一段当代传奇。

燕王剑长59厘米,宽4.2厘米,重1000克,剑脊上刻有铭文八字“郾王职作武某旅剑”。古文字中的“郾”即是燕国的“燕”。燕王职,名姬职,字职,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昭王。“武某旅”是燕昭王的下属武官。专家考证后认为,这把燕王剑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战争——乐毅伐齐的遗物。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赵、魏、韩五国大军伐齐。齐王骄傲自恃、目无他人,导致燕军短短半年时间,就攻取了齐国70余座城池,连首都临淄也被乐毅占领。齐国军队一路败退,最后退守莒、即墨两座城中。

在退守莒、即墨,面临亡国危险之际,齐国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田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局,田单一举击溃燕军的“火牛阵”,也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堪称战史奇观。

“火牛阵”后,齐国迅速收回众多城池,并重回临淄,得以复国。在燕国败退途中,燕王剑遗落在了齐国。

那么两千多年后,这把燕王剑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还要从1997年开始说起,1997年的一天,临淄区齐都镇龙贯村村民韩如水在淄河挖沙时挖出了一把古代铜剑,并把它悄悄拿回了家。

作为齐国故都,临淄地下文物丰富,因此文物贩子也相当活跃。韩如水挖出古铜剑的消息不胫而走,文物贩子纷纷来到韩如水家中求购。韩如水没有同意,同时发现剑把上有字痕。他曾听人说,有字的铜器文物价值不一般,他意识到这把铜剑有来历。

消息同样传到文物部门,时任齐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张龙海听说此事后,立即找到韩如水,张龙海看到此剑虽然锈得比较厉害,但剑上刻字中清晰可见有个“王”字,立即判断该剑是重要的文物,于是劝说韩如水不要将此剑卖给文物贩子。在张龙海多次登门、反复劝说并且许诺奖励后,韩如水将铜剑捐给了齐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向上级部门打报告,最后批下来1.5万元作为对捐献者的奖励。在1997年,这已不是个小数目了,奖金比文物贩子出的价格还高。

新闻推荐

每换一条新式生产线,就能带来10倍以上收益—— 8年换了3条生产线

邦信包装员工正在查看纸辊运转速度。□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本报通讯员徐桂军要问包装纸板生产商哪项工艺最关键,不少业内人士恐怕会齐口喊出:制胶。“一片...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齐鲁“国家宝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