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请客,不止于吃饭。
上午的会议结束已是11点过,航班订在2:30,大家匆匆在华陆楼下的面馆每人点了一碗小面便是午餐。
候机时,我再次整理了请客的材料,翻看这些资料,能体会到眉山市委、市政府的良苦用心。为了大力弘扬东坡文化,在今年的文化节中,特别安排了一项重要内容——邀请其他17个苏东坡奋斗过的地方党政代表团前来共商“东坡文化传承与弘扬”之大事,而且是由“四大家”主要领导专程分赴各地登门邀请,这足见东坡老家人够诚意、有魄力、显情怀。在感叹之余,也庆幸自己能作为一分子参与进来,随市政协王影聪主席赴江苏徐州、山东诸城(密州)、山东蓬莱(登州)执行市委交办任务。飞机上,王主席给我讲述了徐州抗洪、密州出猎、五日知登州等东坡传奇,用讲故事的方式帮我恶补了东坡在三地的事迹。
在徐州机场,王主席与前来接机的蒋主任开玩笑:“我等受东坡之托,邀约三州朋友赴家乡相聚。”
对,我们是代东坡先生来请客的。
三天三地,行程足有八千里。每到一地,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们都得到了热情的接待。除了黄楼里敬苏轼之大公无私的为民情怀、超然台上叹苏轼之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苏公祠旁赞苏轼之为国为民的为官之道,让我感慨良多之外,还有几位朋友让我印象深刻。
超然台上遇“苏迷”
“我就是地地道道的苏迷!”这是超然台“管家”乔云峰先生的直白。此君对我们的同乡崇拜有加,谈论起苏轼更是滔滔不绝,对苏轼在密州的点滴了然于胸。他对苏轼的景仰令人钦佩,专攻苏轼文化研究,成果亦斐然,发表《论苏轼超然思想成熟于密州及其当代文化价值》、《论苏轼的“密州四曲”》、《苏轼“密州出猎”本事考》等论文得到学界高度认可。超然台上,他观点鲜明地认为苏轼在这里有:第一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第一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第一思乡词——《望江南·超然台作》,故而超然台为“天下第一台”。作为苏学研究者,乔先生当然在受邀请之列,他参加了“首届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深情地写下《再仰三苏祠占口》:“三苏祠里拜,躬鞠满心诚。罕见冬阳暖,原结天地情。”
苏公祠下会“仙女”
拜罢苏公祠下山,走进登州博物馆,因先到,便自己欣赏了起来。“是眉山的客人吗?”在听到招呼时,大家注意力马上集中在这位颇有气质的女士身上。“我是这里的副馆长,张爱敏,负责给你们讲解。”王主席答道:“美女馆长解说,幸会幸会。”“什么美女?是仙女!”对方一句自信俏皮的答话让大家哈哈大笑起来,瞬间拉近了距离。通过她的解说,让我觉得她确是一位知识面广且很有见解的才女。言语间,能看得出她对东坡先生颇有研究,且心怀敬仰和尊崇。得知王主席一行的来意时,她顿生敬意,遂即表达了想参加这项活动的意愿。更可爱的是,在我们返回眉山后她还几次短信表达了向往之情,且想请王主席给当地党委说个情,名正言顺作为嘉宾来参加活动。遗憾的是,她没有来。但她的心却早已飞往苏东坡的老家,从文化节开幕之时,她便每天都关注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听到此,王主席嘱咐我邮寄两本他有关东坡的著作以慰“仙女”喜欢东坡之情。
八仙阁外见“使者”
在这次请客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把苏轼比作“第九仙”的文化使者——蓬莱文广新局局长王丽丽女士。从八仙阁开始,在不到一天时间里,她把蓬莱的神仙文化、精武文化、州府文化等精品文化通过她的精细安排在我们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召集当地文化人士与王主席一行交流座谈,畅谈东坡文化。作为文广新局局长,她自我定位就是讲好故事、搭好舞台、搞好服务。作为苏学爱好者,她的目标就是让东坡文化在“人间仙境”生根。她应邀出席了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的所有活动,临别时,不无感慨:“文化盛会让我们内心十分震撼!我们体会到东坡老家的情意,感受到了东坡文化的魅力,也能想象到‘世界的东坡\’之盛况。”
我们邀约的朋友,有些来了,有些没来。不管是来了的,还是想来的,都将结缘东坡。
盛会闭幕当天,上午弥天大雾。雾散后,便是晴天。
的确,东坡足迹地十八个城市的代表,首次团圆眉山就是拨开迷雾、创造辉煌的盛举,讲好东坡故事,是每一个足迹地的责任,也是敬仰“千年英雄”最好的表达。
世界的东坡已从这一刻开始。
新闻推荐
今年来,诸城市辛兴初中党小组以“抓党建,促发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教学抓党建,突出特色促质量...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