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收储带来高库存,
违背了市场规律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秋粮上市以来,由于连续3年的主粮供大于求,我国三大主粮政策性库存持续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9月底,2015/2016年度三大主粮政策性期末库存已达到2.3亿吨左右,其中玉米库存1.53亿吨,稻谷库存6900万吨,小麦库存也达到了1800多万吨。
“以业内普遍认可的三个月消费量计算,库存消费比应该为25%,但中国当前的玉米库存已超过50%。”山东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宇说。“高库存虽然保证了粮食供给,但也违背了市场规律,给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财政支出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存粮时间久了品质下降,不仅是人不能吃,做饲料也不一定行。”赵宇说。
赵宇说,以玉米为例,正常市场规律是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跌,政府以兜底价格大量从农民手中收购过剩粮食,再进行顺价销售(指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最低利润形成的价格进行销售)。这个价格超过了进口玉米的价格,企业肯定买低价的。
顺价销售,
加工企业难获利
作为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龙头,诸城市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加工600多万吨淀粉,但企业的日子仍很不好过。
“由于粮食有国内外价差,我们的下游企业更愿意从东南亚国家直接进口淀粉。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只能是亏本压价卖。”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加工厂厂长田强说,从去年以来,整个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开工率不足四成。
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在东北还有两个加工厂。今年,吉林省出台了针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补贴政策,企业每加工一吨玉米中央财政补贴100元,地方财政再补贴50元。但由于价差远远超过补贴幅度,政策成效不明显。
保证储备红线,
让价格贴近市场
“对企业持续补贴不可能长久,之后必须靠市场调节。规模化经营让种植成本降低了,价格自然也就回归市场了,这才是健康的去库存。”赵宇说,“而且应该引导企业利用现有原料,加工不同附加值的产品,形成高、中、低搭配的生产模式,从单一的竞争圈里跳出来。”
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看来,高库存要去,但加快粮食的加工转化也不能盲目,而是应该在结构上做适量的平衡。“没有高端农产品,人类照样生存,然而若没有粮食,人们无法生存。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吃不饱饭的话,国家就没有谈判力了。我们要从战略眼光保护农业。”侯风云说。她认为,国家要保持清醒的粮食安全头脑,还得要有一定的粮食储备。比如经过测算,能预备多长时间的供给,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的冲击。
“减少库存必须得有个度,在足够的粮食储备这条红线基础上,允许一定范围的波动。当库存降到一定水平之后,加快粮食轮换速度,让新粮不断补充进去,也可以适当补进一部分进口粮。”赵宇说,“其实适当的让市场参与进来也不是坏事,对农民的市场意识培育也是有好处的。”
农产品去库存
新闻推荐
用群众路线引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郭宝花坚持群众路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宣传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