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村民陈汉津在村里建起了民俗馆,对周边群众免费开放。“馆内千余件老物件都是我多年的收藏,希望通过这些藏品能让后辈们了解传承民俗文化。”11月8日,陈汉津表示。
□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隋炜凤
自费装修改造旧房,摆放藏品
走进陈汉津的桑家营子民俗馆,庭院里摆放了很多生产生活方面的老物件。桌、椅、床、箱等老家具,让人忆起往昔;犁、耧、杈、耙等老农具,把人带入劳作场景。在庭院中央的展柜里,展示有不少票据、账本、奖状等。
“这是一张扫盲证,这是一张毕业证,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初。”陈汉津讲解道。
桑家营子民俗馆的老物件数量多达千余件,都是陈汉津多年的收藏。今年56岁的陈汉津热爱收藏,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建一个民俗馆,免费供人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的生活,了解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此,他花费六万元将自家的旧房装修改造一番,摆放出部分收藏,于近日正式开馆迎客。平时有村民带着家人孩子来看一看,陈汉津有问必答,仔细介绍相关情况,他相信这些展品,会给人带去一些收获。
结合实物,让知识生动又深刻
陈汉津收藏的爱好是从集邮开始的,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个人生活得到了丰富,后来兴趣逐渐从集邮变成收集各种老物件。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周边的村子转悠,打着手电去古玩市场“淘宝”,并让亲戚朋友帮忙留意好东西。
“妻子见我没黑没夜地捣鼓这些东西,有时把赚来的钱都用到这上面,就开始反对,还说我收藏的都是些破烂儿。”陈汉津说,但他坚持下来了。他觉得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看到它们,摸一摸,赏玩一下,就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氛围。
“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陈汉津说,过去在书本上学习相关知识,总感觉记忆不深,很容易忘记,每当结合藏品实物,再去了解相关知识,枯燥乏味的感觉立即消失,反而变得生动且记忆深刻。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老物件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希望这些展品,让人们不要轻易忘记过去,忆苦思甜。”在几件农具的摆放处,陈汉津指着一条木杠和一个棉槐条筐说,此前有位老人看到这条木杠时,十分激动,当年老人就是用这样的木杠抬东西。看到这些,就让老人想起当年干活儿的场景,差点当场掉下眼泪来。
新闻推荐
编者按潍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8000年的人类活动史、1400年的城市发展史,在潍坊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址、遗迹...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