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摄影作品《黑水鸡》。老马(右一)和他的拍鸟队友们。3月25日凌晨三点半,寿光爱鸟人马吉,就背上60斤重的拍摄设备和一包泡面出发了。他要在日出之前赶到拍摄地,天一亮鸟儿就出来活动了。这样的爱鸟路,老马已经走了37年。
去过南极,当过6年兵,干过平面设计,1980年正式入行摄影……老马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在南极,
与鸟类结缘
“老马”是寿光人,也是青岛北海舰队的一名退役军人,就职于寿光市工人文化宫。但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一名拍鸟爱鸟达人。
老马与鸟类的不解之缘始于一次传奇经历。“1984年,我以电影放映员和新闻记者的身份随国家科考队去了南极,被南极的企鹅、海燕、贼鸥深深吸引。那时候没有数码相机,我就足足拍了306个胶卷回来。”老马说,“那里下的不是雪,是冰片,就像小刀子一样;吃自带食物,喝海水淡化后的水。”他是从青岛坐船去的南极,去程花了35天才抵达,前后总共花了182天。
据老马回忆,南极盛夏时期的最高温度是零下五度,环境十分恶劣,但鸟类数量却十分惊人,海鸟占全世界海鸟总数的18%。在南极的那些日子里,老马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看鸟、拍鸟。
寿光处于渤海鸟类迁徙线上,这为老马拍鸟提供了天然的便利。他拍鸟最多的地方,一个是老家牛头镇村,另一个就是寿光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1992年,为了做平面设计,他专门跑到北京学PS技术。在马吉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他剪辑的视频:画面优美、音乐悠扬,转场、片头片尾等各种细节处理也很得当。
为了拍鸟儿的视频,他花18万元专门购买了佳能电影机。为了做后期,他花9.6万元在工作室内置办了一组电脑,其中一部叫工作站,一部叫服务器,光显卡就花了3万元。
他说,
鸟类是环境的监测器
起初,寿光拍鸟的只有老马一人,后来发展到两三人,今天已然是一个近20人的团队。于是,老马带头成立了寿光市摄影协会爱鸟分会。每到一处拍鸟,老马和同伴总是会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尤其塑料制品。
老马爱鸟。四年前,马吉看到两名年轻人用枪打鸟,顿时火冒三丈。他打110报警,两名小伙子被抓走,鸟儿们免于一场灾难。
他还到鸟市上买鸟放生,为此,他付出了大量金钱。有空的时候,老马总是买点玉米、稻谷等鸟食,洒在地上,等候飞累了的鸟儿觅食。建立鸟儿救助站之后,他和队员们还救助了两种猛禽。
“鸟类是环境的监测器和平衡器。如果农药变多、水质变差,鸟儿就飞走了。如果一个地方的鸟儿变少了,那说明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在恶化。”马吉说。
37载拍鸟路,
老马自嘲为“疯子”
“我们这群拍鸟的人都是‘疯子’,对这个事着魔啊!穿上皮衣,到处找鸟。”3月中旬,老马一边擦拭镜头,一边说。老马自1984年迷上拍鸟,2008年正式“发疯”,期间因为家庭困难中断过几年。
聊起鸟儿的习性,老马娓娓道来:鸟儿不喜欢红色,不喜欢反光的东西;水质一变坏,鸟儿就飞走。
“老马为寿光北部的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同志表示。
根据马吉的监测,寿光市今年拥有至少267种鸟,而五年前还是186种。这意味着,寿光市的土壤、水质等生态指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乡村的鸟,大概是城市的两倍。村里环境好啊!食物也多。”马吉说。
“这几年,寿光的鸣禽、猛禽多了不少,鸣禽得超过50种。灰鹤来了,东方白鹳来了,大天鹅也来了!我在寿光第一次见到了红绶带。”老马说,有了水,就有了水禽、涉禽;有了林子,就有了鸣禽、攀禽。
据马吉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他的鸟类拍摄数据已经达到46T。这个春天,老马正在着手制作《夏季的爱》《鸟类大迁徙》《春天的故事》等系列鸟类视频。光《春天的故事》这一个片子,他就拍了整整四年。老马说,将来,他要把这些作品和照片,无偿捐给寿光市委宣传部作科普宣传之用。他希望全社会能够爱护鸟类,共同保护鸟类。
农村大众报记者刘真真
通讯员赵坤宋辉
新闻推荐
日寇进攻寿光城,张景月弃城逃走,在蔡家栏子、大湾口、泊子一带休整训练。唐锡嘏任主要参谋,制定部队训练计划,举办爆...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