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寿光 > 正文

紧扣时代脉搏谋农业转型升级

来源:潍坊日报 2019-09-18 09:11   https://www.yybnet.net/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工作人员查看新培育的蔬菜样品。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本报记者孟祥风

低成本、高效率,始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夯实产业根基,推动乡村振兴,潍坊市聚焦标准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四种发展模式齐发力,着力促进生产方式由“低效益”向“高质量”转变,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标准当家,始终保持“先飞优势”

走进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大的玻璃大棚内,各色蔬菜各自成方,葳蕤生长。中心工作人员孙继业介绍:“现在,这里除了整理出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个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还启动了5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标准决定话语权。因为先行一步,潍坊市在农业发展步入新时代、各地设施农业铺天盖地的今天,依然展现出了现代农业的“先飞优势”。

潍坊市是农业大市。但是面对全国各地的强劲发展势头,潍坊市原有的规模优势已不再明显。新形势下,潍坊农业如何继续走在前列,是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问题。潍坊市将加强农业领域“潍坊标准”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矢志不渝推进并取得了新突破。

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这为“潍坊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拥有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6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和46人的本地专家团队。目前,该中心已收集梳理与蔬菜质量相关的1920条产业链相关标准,完成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设施果菜生产技术规程。同时,由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联合国内67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组建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加快标准推广应用。

放大标准示范推广效应,促进标准落地生根。寿光市确定了首批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五大示范园区,从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方面予以规范,全面推行“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此外,在新建的18个重点园区也一并推行“六统一”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好不好,农户和市场最有发言权。“在这里种菜,我们只要自己确定好种什么,其他的事情,诸如大棚、机械、农资、技术、管理、检测、销售都是园区统一组织,很省心。”在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菜农赵世英感受到了标准化种植的好处。示范园负责人介绍,有了标准化“护航”,园区今年的蔬菜价格远远高于往年,超过一半的种植户今年都能收回全部投资。

好风凭借力。依托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潍坊市以建设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农村标准化综合提升工程。目前,潍坊市已集成发布353项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标准,实现了主要农产品标准体系全覆盖。

智慧引路,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

农业信息化建设,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前景。

创新提升乡村振兴“三个模式”的进程中,潍坊市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在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蔬菜园区,1万平方米的智慧蔬菜温室里,安装了土壤水分、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一体化多参数感知,以及温室环境控制装置,水肥智能控制等设备,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的集中管控和自动控制。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靠经验。而如今,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感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蔬菜质量品质。数据显示,园区蔬菜产量每亩增加650公斤,种植成本却降低2410元。

以设施农业为对象,全市已建成物联网基地10多处,实现了精准施肥、智能灌溉、设施农业生产、智能温室管理。作为大棚蔬菜发源地,寿光已建成智能化大棚3万多个,农民每年直接增收5亿元。

大数据收集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直接提升标准化生产种植水平,也能充分展现互联网的交互应用。在位于寒亭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平台运营总监王啸天介绍,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融会贯通,从种苗到种植,到加工到仓储物流到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让数据产生真正的价值。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寒亭区正在打造“大数据+”和产业互联网的县域智慧农业生态圈。

信息化与农业的“碰撞”,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将监管触角深入农业产销的每一个环节。

在青州,他们建立的远程视频监控追溯系统,实现了对王坟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九州农庄、家家富绿色蔬菜基地等3000余亩大棚蔬菜生产的全程监控记录,形成生产管理电子档案。同时,对每一产品单独编码建立产品的“身份证”,通过网络便可查询种管收储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同时还可提供远程咨询答疑、远程视频诊断、农业生产技术远程培训等技术支持和服务。

利用信息化技术,潍坊市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网上备案管理系统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系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系统将市县镇村四级监管机构、镇级速测室、规模化农业园区、农药门店等全部纳入,管理起来有力又有效。

当前,全市正在深入开展的“互联网+农业”建设行动,着力于研发、集成一批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打造一批智能、精准、高效、绿色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智慧商超,建设5000个益农信息社,建设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

循环当头,力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

说到养殖场,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两个字:“脏”和“臭”。但是记者在育才生态循环农场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这家位于昌乐县红河镇的农场,环境整洁没有刺鼻气味,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殖场的刻板印象。现代化的牛舍里,附近农户的秸秆成了近百头牛上好的饲料。最令人头疼的粪水则沿着循环管网直接储存到沼气池发酵,沼液又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樱桃大棚里,一排排樱桃树枝繁叶茂。据农场主滕梅梅介绍,这些沼液可为农场提供一年的有机肥,既节省了肥料又提高了果树品质,既改良了土壤又保护了环境。

这样的种养结合养殖场,全市已经有2215个。生态循环基地,全市已经建成170万亩。

农业要发展,环境也要美。“两美”,离不开循环农业的发展。潍坊市蔬菜、禽肉年出口总量均占全国的近1/8,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走好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尤为重要。可喜的是,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循环农业不断迈出新步伐。

大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制模式,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5%。

经过处理的秸秆变身为有机肥,成为改良农田的好肥料。在“菜篮子”寿光市,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到了十多家,能够“消化”当地大部分蔬菜秸秆。洛城街道林家庄子村大棚种植户王兴堂,经常使用这样的有机肥,“土壤松软了,黄瓜长得直溜好看,顶花带刺。”

畜禽粪便处理难题也找到了有效路径。在诸城市山东菁华蛋鸡标准化示范场,记者看到这里的工人只需按下电钮,生产车间里堆积如山的畜禽粪便就被输送到无害化处理机组,这些鸡粪通过院内的粪污处理设施——塔式发酵一体机,就能初步加工成有机肥原料。

农牧结合、种养对接,潍坊市总结推广“5+1”畜禽养殖废弃物模式,大型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配建率实现100%,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92.2%,实现了变废为宝。

今年,潍坊市又启动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计划,大力推进农牧副产物综合利用,半年时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0万亩,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8%。

生态循环,带来的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的是乡村生态振兴。

设施升级,蔬菜大棚变“绿色工厂”

沿着穿越寿光境内的308国道向西,道路两边的大棚鳞次栉比。在稻田镇崔岭西村现代大棚园区内,崔江元正在用手机“种菜”。

记者凑上前看个究竟,只见大棚里的温度、湿度、采光等各项指标,都在手机上显示着,通过物联网就能调节控制。“平时在家里摁摁手机,滴灌、喷药、灯光、水肥这些事儿就都办了。”崔江元颇为得意。崔岭西村有260多家农户,350多个大棚,每一个大棚都像是一个“绿色工厂”。

寿光是设施农业的发源地,从最早的小土棚到下挖式卷帘棚,从后来的无立柱钢架结构大棚到如今的云棚物联网系统——冬暖式大棚技术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七代,菜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如果没有过硬的设施硬件,物联网等新科技的价值就发挥不出来。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设施农业的升级换代势在必行。采访中,记者看到,不止寿光市,全市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推动大棚升级换代。

在“中国西瓜第一镇”昌乐尧沟,一排排新型大棚拔地而起。相比传统的竹竿拱棚,新棚不仅“体型”高大,而且配套了自动放风、自动温控和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设施。东西王村支部书记王全介绍:“这500亩大棚,是去年底建成的,今年4月份已经收获了第一茬,收入是旧棚的3倍。”

去年洪灾之后,昌乐县对大棚种植实行“升级换代”,通过打造“五百亩精品、六千亩示范、四万亩带动”工程,以点带面在尧沟片区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这是全市灾后重建大棚提档升级的缩影。

高标准大棚投资大,一般农户有心无力。为此,潍坊市探索出了“拎包种大棚”。寿光市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100多个高标准温室大棚很快被预订一空。在“租”来的大棚里,张进水喜笑颜开:“170米的大棚,仅一季黄瓜,我就卖了36万元,而一年需要支付的土地租赁费不到4万。政府有补贴,企业送技术指导上门,棚内都是水肥一体机,我们光负责用心种菜,其他都不用自己操心。”

设施农业的更新换代,集结起了乡村振兴的“新生代”。寿光营里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去年一年回来了12位年轻人,并且带回了老一辈不会用的农技APP和线上销售渠道”。

推进更新换代,潍坊市新改建大棚9.85万个,建成智能化大棚3万多个,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到268万亩。

新闻推荐

羊口发公告严禁从事非法海钓

本报讯9月10日,记者获悉,寿光市羊口镇政府近日发布公告,严禁从事非法海钓活动。公告称,近期,小清河入海口等水...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紧扣时代脉搏谋农业转型升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