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国胜石如宽
本部通讯员孙波
盛夏时节,沿河而行,河岸有柳,水面有莲。往村内望去,道路宽阔平整,樱花树、紫叶李绿意盈盈,排水沟修葺一新,老人在树下乘凉,孩子们在广场嬉戏。
这里是美丽如画的寿光市化龙镇板桥村。而在2012年前,该村却因为路太难走而成为“上访村”。
路有多难走?“遇到雨雪天气,胡同里都是泥,根本出不了家门。邻居女儿出嫁,接亲的人先把接亲的轿车停在村外大路上,换成越野车再进村。”村民纪瑞华回忆说。板桥村到寿济路不到500米,因为路窄不平,大家只好绕道别的村。用三轮车往外运菜,因坑洼颠簸,每斤光损耗就“掉”了一毛钱。
路难走,村貌差。村民都把柴火堆在房前屋后。长期担任村内电工的纪作农说,以前村内每年都会发生七八起火灾。
在历史上,板桥村却是个名村。该村于明朝洪武年间立村,因当时村西横跨王钦河的一座板桥而得名。依托这座板桥,该村“连接东西诸府之通衢之地,往来宾旅如云”。
2012年,纪风忠当选为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村“两委”会上,村干部达成共识,改变现状,必须从修路入手。
当时,化龙镇采用“政府引导、社会众筹、人人参与、镇村共建”的办法,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激励政策是,村里负责修村内十字大街,镇上帮助修出村路。全镇只有10个名额,哪个村先完成筹款,就先给哪个村修。板桥村村“两委”成员决定把名额争到手。
经过核算,村里的十字大街和5条边街维修需要150多万元。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后,仍有一大块缺口。
借鉴相关村的经验,板桥村确定了“党员干部带头、在外人员带动、群众自愿捐款、社会各界捐助”筹资方案。
捐款当天,纪风忠带头捐款2万元,驻村“第一书记”王庆江捐款3000元,老党员纪兴华捐款2万元。短短3天时间,村民捐款71万元。
两个月后,板桥村的大路、小路,还有4500米的排水沟都修好了。
依靠上级政府政策和群众捐款,美丽乡村建设治标不能治本,必须增强“造血”能力。
板桥村“两委”瞄准了村头一片宅基地,规划建设4栋公寓楼。首期60个名额,不到一天就被抢完。截至目前,板桥村的公寓楼已经建设了三期160户,为村集体带来400多万元收入。
有了钱,板桥村先后投资600多万元进行绿化、亮化、文化等人居环境整治。今年,借助寿光市水利设施建设的契机,板桥村投资200万元,对王钦河进行了景观治理,硬化河坝道路,对河底进行防渗处理,建设各类景观小品。
美丽乡村建得好,更要管理好。板桥村建立了两套长效管护政策。村内主干道清扫和绿化工作全部交与专业公司管理。房前屋后的卫生由村“两委”成员包片、党员包巷、村民自主管理。
村妇联定期组织全村妇女同志对各户包靠情况进行评议。板桥村妇联主席王江丽说:“看到别人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家窝窝囊囊,换到谁脸上都挂不住。不用我们催,自己回家就抓紧打扫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板桥村依托村历史传统和资源禀赋,提升村庄文化内涵。在村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上,张贴着孝老敬亲典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文明志愿者典型等先进个人的事迹制成的展板。村内文化墙上,宣传着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廉政文化内容。
“从推进美丽乡村工作开始,板桥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昔日知名的‘后进村’变成了全市第一批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最终重塑了板桥村乡村精神。”化龙镇党委书记韩效启说。
2019年,以色列最大的专业种子公司—海泽拉种子公司寻找研发基地时,就被板桥村美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所吸引,将其在中国唯一的种子研发基地落户村西。该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带动60多位村民就业。
“板桥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锻炼了班子,凝聚了人心,树立了正气,美化了家园,丰富了文化,引来了产业。”寿光市委常委马焕军说,“我们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宜居作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的蝴蝶效应也进一步显现。”
寿光市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975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提升。今年,寿光市财政出资1.35亿元,带动各类社会资金4000万元,对先期300个村进行集中整治,目前资金已拨付到位,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全面铺开。
新闻推荐
8月9日,澎湃新闻从水利部获悉,鉴于当前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当日12时,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在前期派出3个工...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