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寿光新闻 > 正文

“百姓书记”永怀为民之心

来源:潍坊晚报 2019-01-16 09:26   https://www.yybnet.net/

改革先锋王伯祥改写中国“菜篮子”发展历史

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潍坊市原市长、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成为受表彰的百名改革先锋人物之一。他从1986年担任寿光县委书记起,在任5年多的时间里,搞蔬菜产业化、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让“冬暖式大棚”走向全国,组织了寿北开发,把不毛之地变成了“聚宝盆”,这位“百姓书记”带领寿光人一步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建设批发市场成全国“一号菜园子”

“非常激动,非常自豪,非常感谢。”从北京载誉归来的王伯祥说,“离开工作岗位就是普通老百姓,党和国家给咱这么大的荣誉,是对我在寿光那几年工作的一种肯定。”王伯祥说,改革开放就是要让大家富起来,如何富起来,需要自己找路子。“找准了路子,认准了的事,咱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去做。”75岁的王伯祥面容清瘦、衣着简朴,温和的笑容下掩藏不住睿智的神情。

1986年6月,43岁的王伯祥出任寿光县委书记。彼时的寿光是有名的贫困县。“那时候,在潍坊所有县市区排名中,寿光县列倒数第三。”王伯祥说,南面,农民守着几亩薄田受穷,北面更糟,“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从上任第一天起,王伯祥就打起了长远发展寿光的算盘。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园子”。寿光是农圣贾思勰的故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寿光南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蔬菜种植。田间没有连接市场,寿光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菜贱伤农的苦涩。

王伯祥回忆说:“当时,菜为什么卖不出去?经过调研发现,就是流通渠道不畅。那时候,只有那么几个国营公司经销蔬菜。实事求是地说,也牵扯到一些姓‘社’姓‘资’的问题,因为你要抓市场,就必然发展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就可能承担政治上的风险。”

王伯祥当时有个基本判断:抓流通重于抓生产,市场是第一位的,有风险也得办。1984年8月,在王伯祥的主持下,占地2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在九巷村建成了。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从占地20亩扩大到600亩,常年上市蔬菜有120多个品种,辐射全国,并出口日、韩、俄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蔬菜15亿公斤,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推动寿光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一号菜园子”。

推广冬暖式大棚摘“中国蔬菜之乡”美名

有了蔬菜流通市场,王伯祥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蔬菜“夏天是草,冬天是宝”,要是冬天也能大面积种菜,农民的日子可就更好过了。

1988年农历腊月廿八,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风风火火地跑到了王伯祥家里,手里还拿着一根新鲜带刺的黄瓜。原来,这黄瓜是王乐义的堂弟从大连瓦房店带回来的年货,而且还打听到了种黄瓜的人叫韩永山。“大冬天种出新鲜的蔬菜,这条路子可以尝试。”王伯祥说。

三元朱村开始筹建冬暖式大棚,可是建一个大棚需要五六千元,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干不好怎么办?一直关注大棚进展的王伯祥找到了王乐义,鼓励他说:“大胆试,天塌了,我顶着!”1989年,王伯祥和王乐义一起动员村里的17名党员带头建大棚。可是新的麻烦又来了,当时正值8月上旬,要想在春节前收获黄瓜,必须马上建棚,而正值玉米孕籽灌浆的季节,砍了玉米破坏了粮食生产,这责任谁担当得起呢?

“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就大胆干!这不是无故杀青,是为了搞大棚试验,如果有什么责任,我一人承担。”王伯祥的话,给大伙吃了定心丸。1989年8月10日,王乐义和17名党员举起了砍玉米的镰刀,建设蔬菜大棚的用地问题得到解决。不到半年时间,当年农历腊月廿五,三元朱村的田野里响起了鞭炮声,大棚里的黄瓜开摘了。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在当时工资普遍只有几十元的时代,这直接就是一声“惊雷”。

17个冬暖式大棚成功了,王伯祥决定在全寿光推广。短短几年,寿光就成了全国知名的蔬菜集散点,如今的寿光已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这场“绿色革命”不但富裕了三元朱村,也燃起了整个中国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火种,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

主持寿北开发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寿南的蔬菜市场红红火火,但王伯祥没有忘记贫穷落后的寿北。寿光以县城为界,一条无形的咸淡水线将寿光分成南北两重天:寿南种粮食、建大棚,人民生活逐步富足,而背靠渤海、超过全县土地总面积一半的寿北,却是120万亩贫瘠的盐碱地。

王伯祥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小村庄,喝着盐碱水,吃着黄蓿菜长大。望着120万亩的盐碱荒滩,王伯祥又爱又恨,怎么能让它给老百姓造福呢?几经调查、研究、座谈,王伯祥和大伙达成一致,因地制宜养虾、晒盐,从南边引过淡水来可以种棉花。

1987年10月8日,治理寿北“北大洼”的战役正式展开,全县调集了20余万民众浩浩荡荡开进了北大洼。在寿北开发的第三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工地。四间破房子,一张老式桌子,扯上一根电话线,安上一部摇把子电话,就是王伯祥的全部办公设施。寿北开发这场“战役”,王伯祥45天与民众一起吃住在工地上。国家农业部原部长林乎加到寿光视察,向一位从窝棚里钻出来、满腿泥巴的人打听:“王伯祥在哪里?”这个人爽快答道:“我就是!”林乎加紧握王伯祥的手良久,感慨地说:“一个县有这样的县委书记,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没有几个人知道,王伯祥去北大洼指挥部的前一天,他10岁的儿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左臂骨折住进了医院。然而第二天他就动身去了工地。整个会战期间,他和干部群众一起奋战在工地上,40多天一次也没有回家。

经过5年努力,120万亩盐碱地变成了40万亩的盐池、20万亩的虾塘和60万亩的棉田,年收入达16亿元。“看到杨树排成了行,想起了当年的王伯祥。”这是在寿北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王伯祥为寿光发展所打下的物质基础和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仅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也让世世代代的寿光人永记于心。

本报记者周晓晴

新闻推荐

寿光市“法治年货赶大集”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记者肖娜)1月14日,寿光市司法局“法治年货赶大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该局工作人员来到洛城大集向群众发放...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债权转让通知公告2019-01-10 10:56
评论:(“百姓书记”永怀为民之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