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也是农业灌溉最早的地方之一。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有引水灌溉的记录。《史记·河渠书》记载:“……东海引巨淀;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2000多年过去了,巨淀湖造福寿光人民,一直影响到现代。
巨淀湖,古称巨淀或巨淀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淡水湖泊,历史悠久。大禹治水后,黄河下游地区留下了一些古湖泊,有巨鹿泽(大陆泽)、雷夏泽、大野泽等,其中就有巨淀泽。到秦汉时期,巨淀湖周围农业有了较高的发展。尤其是汉武帝塞黄河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各地农业灌溉规模发展迅速,山东灌溉面积达到万顷的有两处,一处是“泰山下引汶水”,另一处就是“东海引巨淀”。民国《寿光县志》、90版《寿光县志》及《寿光市水利志》都有“东海引巨淀溉田”的记载。
古巨淀泽位于齐国境内,古临淄城的北部,现在的寿光、广饶、桓台、博兴之间广大的区域,面积广大。巨淀湖原为大芦湖,据说,封巨氏跟随黄帝东征,打败了蚩尤氏、少昊氏,战功显赫,其后裔居住于此,“望出渤海”,为了纪念封巨而改为巨地;古有巨淀县,或因水名之。古代的巨淀泽是多条河流的汇集地,接纳众多水系。主要河流有巨洋水、淄水、浊水、女水、时水等。其重要支流——巨洋水,即现在的弥河。《水经注》记载:“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小泰山)”,途中纳熏冶泉水、洋水、康浪水等,注入巨淀,后出巨淀,纳尧水后注入大海。淄水,现为淄河,出泰山莱芜县原山,沿途纳天齐水等后注入巨淀。出泽后,入车马渎而入海。浊水,现为浊河,名为溷水,出广县为山。沿途纳长沙水等,注入巨淀。“巨淀之右,有女水注之。”
古巨淀泽地区,灌溉历史悠久,是齐国的重要水源地,是齐国重要的产粮区。巨淀湖是淄水流域的重要湖泊,通过引湖灌溉工程以及淄河及其支流进行引水灌溉。成书于战国的《周礼》记载,淄水及其支流时水(现在的乌河)是古幽州的两大灌溉水源,到《水经注》时,在时水两侧“有田引水,溉迹尚存”。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即指此。《汉书》载,征和四年,汉武帝刘彻耕于巨淀。引湖灌溉的水利工程浊河为汉代所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人工河道,是“东海引巨淀”的重要渠道,是汉代大型的水利工程。浊河影响深远,在今寿光市营里镇,有东浊北、西浊北、前浊北3个行政村,大抵都与浊河有关。
古巨淀泽地区,人文历史悠久。2003年在浊北村西北双王城经济园区发现的商代盐业遗址,是殷商的盐业中心。上世纪50年代,山东省公安厅第四劳改大队在寿光县清水泊农场内建设时挖出了大量的汉代陶器、汉钱、刑具等,这说明寿光北部汉代就有大量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巨淀泽,河湖历史变化大,河道变迁复杂。汉代开挖河道引巨淀湖水灌溉。汉代的弥河与现在的流向不一致,是从寿光市洛城街道牟城村向西北流,注入巨淀湖,三国后改道从牟城东北流入。唐宋之前,因弥河又改道,经古城、王高、浊北向北冲刷出一条河道,把浊河冲断,随着历史的变迁,浊河不再东流,逐渐干涸废弃,现在还留有古河道的痕迹。元代《齐乘》说,清水泊就是古巨淀湖。至光绪时,《山东通志·舆图志》寿光地图上仍标有清水泊,并注名为古巨淀湖。民国《寿光县志》记载:“湖受重水,广狭视岁之旱涝,其中蒹葭丛生,绵亘数十里,俗名曰苫草,获利颇丰。”1923年淄河改道,跃龙河、王钦河、阳河诸水灌注总量不及淄河的三分之一。同时,在湖北岸有漏沟即塌河出现,湖水北泄,巨淀湖蓄水日渐减少。湖底因过去淄河、弥河等河水带入泥沙淤积抬高,部分湖区高于周围地面,水量大减。
现在的巨淀湖由淄河、跃龙河、王钦河、织女河、张僧河、阳河诸水汇集而成,属于季节性湖泊。20世纪50年代后,清水泊逐渐消失。清水泊所在之地,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双王城水库,双王城水库之北即清水泊农场。如今,扩建后的双王城水库,湖水荡漾,碧波万顷,成为向胶东地区供水的重要调蓄水库。
(葛怀圣朱汉明)
联系方式:
邮箱:sdslxc@shandong.cn
电话:0531—81932843
新闻推荐
▲侯镇法律服务所配合镇政府及村委现场处理一起土地纠纷上访案件▲寿光求真法律服务所为田柳镇唐家村提供人民调...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