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寿光新闻 > 正文

躬耕杏林 老中医不“退休”

来源:潍坊晚报 2018-05-23 09:42   https://www.yybnet.net/

83岁的张奇文自幼学习中医,至今仍在把脉问诊

出身中医世家的张奇文自幼跟随祖辈学习中医,凭着一腔热忱,潜心研读中医典籍。在那个没有中医院校的年代,他也没有放下对中医的研习,后师从中医名家,医术日渐精进,尤擅儿科、妇科等疑难杂症,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治病救人、授业解惑、汇编经验,他躬耕杏林一生,见证了潍坊医疗事业的发展。退休后,张奇文沉潜社区,问病乡里,被群众誉为贴心的“厅级郎中”。5月18日,在北海花园A区他的家里,张奇文讲述了他的从医之路。

秉承爷爷遗志自幼学习中医

1935年,张奇文出生在寿光上口镇北半截河村一个中医世家,爷爷张世富早年在南京行医数年,在张奇文不满周岁时离世。四爷爷张世恩也是一名中医,与肖学文、张国祯在村里开办了一家名为“同德堂”的药店。秉承爷爷的遗志,张奇文自幼便跟着四爷爷学习中医。

四爷爷给张奇文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背诵经典中医典籍和古文,从《汤头歌》《伤寒论》《药性赋》到《三字经》《论语》《古文观止》。“那时候只知道背,不知道什么意思,四爷爷说背过了就能慢慢领悟,以后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张奇文回忆说,他当时一边背诵典籍,一边学着抓药。

“那时候只有中药铺没有西药卖,老百姓生了病都是请中医看病。”张奇文说,他在同德堂一学就是三年。彼时正是国共两党拉锯战时,一天,四爷爷被国民党抓走,称他加入了共产党,被枪毙在河滩上,这件事对张奇文刺激很大,他立志要学好中医传承四爷爷的衣钵。时局稳定后,张奇文回到学校上课,他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医典籍,如饥似渴地学习。

1957年曾参与抗击“乙脑”,无一患者死亡

1954年中学毕业时,张奇文发现没有专门的中医院校可报考,那是改行还是继续行医?经过思考,他最终报考了当时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的西医专业。该校成立于1951年,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不管学什么,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可以。”张奇文说。

虽然选择了西医专业,但张奇文从没有放弃过学习中医知识。在日常课程之外,他不分昼夜地学习中医知识,还在学校发起成立了第一个课外中医药研究小组并成为学校的模范研究小组,他也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小中医先生”。1957年毕业时,张奇文不仅是全校评选出的11名优等毕业生之一,还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

留校后,张奇文担任起了类似辅导员的角色,带着学生到济南实习。同年8月,潍坊流行性乙型脑炎肆虐,短时间内昌潍专区第一人民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就收治了90多名病人,一时人心惶惶。时任校长将张奇文推荐到医院,安排他在中医科与中医名家曹同文一起参加中西医结合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张奇文与老中医们一起夜以继日对“乙脑”患者进行治疗。“乙脑”发病有高烧、昏迷、抽风三个阶段,彼时西医对此病毫无办法,只能通过冰敷降温,且会留下许多后遗症。但经过张奇文等人诊治的“乙脑”患者无一例死亡,这在当时是特别了不起的事,也更加坚定了他学好中医的想法。

之后,张奇文先后师从名医郄秋浦、曹同文及蒯氏三代祖传儿科专家蒯仰山学习中医。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他的医术不断提高,1960年,年仅25岁的他便作为昌潍地区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张奇文考入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的第二年,潍坊市中医院开始建设,是山东省建院最早的地市级中医院之一,后来张奇文调任潍坊市中医院担任院长,为医院发展作出贡献。

在大学开办中医少年班,当时在全国独一家

“一老一少”是张奇文平生最欣慰的两件事:“一老”即主编《名老中医之路》,“一少”则是开办了中医少年班。为保留传统中医精髓,1980年,张奇文牵头与周凤梧、丛林合作,邀请全国中医名家撰文,回忆其从医道路和治学经验,编辑出版《名老中医之路》一书。这本书经十多次印刷,一书难求。

在整理编纂书籍时,张奇文发现这些中医名家大多是少年就接触中医或出身中医世家,这让他认识到中医培养要从少年抓起。“我自己也是自幼背典籍、做学徒,经过长期的学习医术才逐步长进。”张奇文说,他当时任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前身)党委书记,萌生了在学校开办中医少年班的想法。

经过反复论证,从山东省委到学校,一致表示支持,1985年山东中医学院少年班第一届学员招生开始了。大学里办中医少年班,当时在全国是独一家。少年班学制8年,包括3年预科、5年本科。预科阶段主要课程为高中数理化、文史哲和中医启蒙典籍;本科阶段则在学好古汉语及一门外语的同时,主要学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兼学历史中医名著原著及一些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后期进行专业定向带教和培养。

三年时间,山东中医学院少年班共招生147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止招生。调研显示,少年班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基础牢固,毕业后的综合业务水平、中医理论水平、外语水平、动手能力等,均明显强于普通班学生。他们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医药相关领域工作,其中很多已是名医、学科带头人、单位骨干。

如今,在高新区新城东路的百寿堂,每天慕名来寻医问药的人总要排长队,他们都是冲着张奇文来的。虽然已是83岁高龄,身体也不如从前,但张奇文每周仍按时端坐桌前,为患者把脉开方。

漫步杏林数十载,见证潍坊医疗事业发展,老者张奇文从未停下耕耘的脚步,一直关注着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希望政府提倡中医中药,把老祖宗的遗产继承和发扬下去。”文/图本报记者周晓晴

人物简介

张奇文,寿光人,1935年生。1957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昌潍地区卫生局副局长兼昌潍地区中医院院长、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兼省中医院副院长、潍坊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政协潍坊市委员会副主席(正厅)等职务。他自幼师从四祖父学习中医,后又拜郄秋浦、蒯仰山等6名老中医为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成为一代名医。他主编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等书籍蜚声国内外,为振兴中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被山东省医师协会推荐评选为省国医杰出贡献专家,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校外特聘临床专家并建立工作室。

新闻推荐

打造“软环境” 亮出“硬功夫”

□本报记者贺德良“我们提交备案申请后,不到3分钟就收到了国税局的办结消息,太快了,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躬耕杏林 老中医不“退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