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早起,要好好学习”。
那个年代穷,家里没有表,只凭感觉或天色估摸时间,大多是月亮还在头顶悬着就去上学了。现在想想,那个时间也就是凌晨的四点来钟。
我起得这么早,但还不是最早的,有四五个同学比我起得更早,都是老师家长们称赞刻苦用功的。
可后来我发现,这些早起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长大了,也没成什么才。相反,有些喜欢睡懒觉的,倒是有了出息,日子过得也比较好。
于是,我开始怀疑“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不是正确。
因为喜欢舞文弄墨,我认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都是晚上创作,早晨休息。
前些日遇到一个诗人,他说他是夜里一点前创作,两点后到下午的两点前休息,手机一关,啥也不管不问,只会周公。
这些成功人士,完全与“一天之计在于晨”背道而驰,那这谚语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句原出南朝·梁·萧绎《纂要》,后来明代无名氏也在《白兔记·牧牛》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凌晨3至5时)。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
而今,若到著名的蔬菜基地寿光,就会发现四季瓜熟果香,天天有种有收,根本不是“春若不耕,秋无所望”了。
现在的人,也不是“寅若不起,日无所办”,而是什么时候起床都可以成事,都可以成功了。
这是时代的变化,更是人类发展和追求的变化。
古时先贤之所以得出“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间是人最清醒、最纯净的时光,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容易记住新的知识,总起来说,还是那时候的事务少,单纯。可现在不一样了,人天天忙得团团转,不知昏晓,“晨时”可能就是最坏的时辰。
人一天的时光,必须要分出好时光坏时光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不是二十四小时都有精神,不是二十四小时都能出成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你最疲惫的时候,是你最伤感的时候,是你做什么都烦的时候,这段时间,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垃圾时光”。这时光可能是在下午,可能是在晚上,也可能是在清晨。但很多人,往往只知道用功努力,只知道把好时光过好,却忽略了这段坏时光,其功效也就不如所预期了。
坏时光如何度过?去爬山,去逛街,去听歌,放松身心,调节自我。等到这一阵儿过了,不论是下午还是晚上,都是古人所说的清晨那么美好。
所以,一日之计,在于什么时候是最佳的你,在于你是否用对了时光。只有把坏时光打发好,把好时光抓住的人,才是最轻松、最容易成就自我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付生潍水泛波,弥河拍浪,滋润沃野,齐民要术地,潍坊农业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农业农村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及全国前列,不断开创...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