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韩明云
2月22日,寿光市圣城街道金家村,张文玲刚刚把摘下的黄瓜运出大棚,就被菜商收购。“过去我们得把菜拉到菜市场卖,现在菜商直接到棚口收购。我们不仅省了劲,价格还比市场行情每斤高出两三毛钱。”张文玲说。
2017年,金家村进行了大棚改造,全村80多个旧棚变成了21个高标准大棚。原来张文玲种着3个小棚,分布在村庄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单放风这一项工作,每天就得耗费他两三个小时。“老棚低矮潮湿,霉菌病害多,提温慢、产量低,蔬菜品质一直都提不上去。”张文玲告诉记者。
金家村共有32户村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内最新的大棚也有20多年了,大棚长短不一,最长不过百米。
村民金永胜一直盼着种新式大棚,但迫于村里没有土地,种棚致富梦一直没有实现。和金永胜一样,金家村的村民们逐步认识到,想要强村富民,流转土地、大棚“两改”是好路子。去年2月,圣城街道组织金家村“两委”成员、种植户代表等30多人到北郭村的新式大棚参观。
“人家的一个新大棚就像是一个小工厂,菜长得好,干活也舒适。”金永胜说。
随后,圣城街道党工委与金家村“两委”共同研究调地方案,调整土地200亩,建高标准大棚21个,形成规模化园区式管理。圣城街道还出资为园区打井、修路、上电、平整土地。
“通过调整,撂荒的土地重新产生效益,同时想种棚的有了棚种,不想种棚的每人每年享受2000元分红。”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金炳鑫说。
金永胜投资30万元,建起120米长、16米宽的新式大棚。棚内安装着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和滴灌系统,替代了之前的人工卷帘、大水漫灌。“有了先进的设备,那些体力活基本上都没有了,我一个人就可以种好一个大棚。”金永胜说。
金家村大棚“两改”前,邻村的赵旺铺村最怕金家村人去村里卖菜。因为,金家村的菜一来,品相不好,质量不佳,客商就会往下压价,害得赵旺铺村的菜也卖不上好价钱。
“现在,菜商抢着到村里收菜,我们村的菜不愁卖了。”金永胜说。
金家村村外建起了新式大棚,村内大街小巷也得到硬化。去年5月,金家村组织美丽乡村捐款,村民户均捐款3000元。在圣城街道、包靠企业的帮助下,金家村共筹集资金30多万元,将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对排水沟进行维修。圣城街道还出资在金家村的出村路安装40多盏路灯,给村委新盖两间办公室。
“下一步,我们将硬化棚区内的路面,成立蔬菜合作社,建起蔬菜收购市场、农资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金炳鑫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钱堃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和人才作为支撑。为深入实施“人...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