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寿光新闻 > 正文

“百鸟朝凤” 小村庄里舞起来

来源:潍坊晚报 2018-01-30 11:29   https://www.yybnet.net/

寿光崔家村的崔勤书等第四代传承人使这一民间艺术重获新生

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舞蹈——“百鸟朝凤”,它的演出队伍庞大,道具奇巧,融歌、舞、戏于一体,语言风趣幽默,已有100多年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春节临近,78岁的传承人崔勤书忙碌起来,为春节期间的表演做准备。1月29日,记者了解到,崔勤书从小跟着老人学习这项民间舞蹈,如今已年过七旬,仍在不遗余力地传承这项传统舞蹈,并不断创新。

春节临近,传承人着手备战演出

春节赋予了人们美好印记,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各项民俗文化表演,令他们对节日充满期待。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村有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叫做“百鸟朝凤”,也被村民们称作“玩大故事”,从名字看就非常接地气。

春节临近,该村78岁的崔勤书老人作为“百鸟朝凤”第四代传承人,开始忙着为表演做准备。按照往年的惯例,“百鸟朝凤”不仅在村里表演,为村民们奉上一道视听盛宴,而且还到其他社区表演,深受居民喜欢。

据崔勤书介绍,“百鸟朝凤”不仅表演好看,动作变化多样,而且讲述的故事很动人,情节跌宕起伏。表演最多的是斑鸠、老雕、鸳鸯之间的故事,公鸳鸯死后母鸳鸯无依无靠,媒婆斑鸠百般说合想将母鸳鸯与老雕凑成一对。本着“好女不嫁二夫”的思想,母鸳鸯推辞数次。斑鸠嘴巧,最终说成这段婚姻。但母鸳鸯实在看不上老雕,故意刁难,三番两次说要吃鸡,老雕下山偷鸡,被人类捕获。

在采访中,崔勤书带领记者来到排练室,这里凤凰、祥云等道具一应俱全。道具丰富多样,让舞蹈的表演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性和民俗性表现得更加充分。整个表演以鸟喻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移风易俗,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愚昧落后思想。

战争年代,“百鸟朝凤”一度沉寂

每每提及“百鸟朝凤”,崔勤书老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每一个道具的样子,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同时,他也见证了“百鸟朝凤”的传承发展,在他眼中,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流传到现在,实属不易。

崔勤书小时候听大人说过村里流传着一种舞蹈,但当时正值战争年代,人们为生存而奔波,根本顾不上学习祖辈传承下来的舞蹈。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卫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对‘百鸟朝凤\’充满期待,毕竟那时文化活动比较匮乏。”崔勤书笑着说,当时村里的老一辈传承人慢慢恢复了“百鸟朝凤”的表演。

在这一时期,崔勤书第一次接触到“百鸟朝凤”。当时每年春节前后,是“百鸟朝凤”表演的最佳时期,大多数农民休闲在家,大家以表演“百鸟朝凤”来庆祝这个最大的传统节日。

“大人表演时,小孩子就跟着学习,这种学习是全神贯注的,打心眼里想学习这项舞蹈。同时,我们还跟着老人学制作道具,都非常入迷。”崔勤书说,当时他和村里很多小孩学会了这项民间舞蹈,成为第四代传承人。

凭借着记忆,挽救这一民间艺术

崔勤书告诉记者,“百鸟朝凤”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繁荣发展,可是好景不长,受时代大背景影响,它很快陷入长期的沉寂中。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演出过几次,但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

进入21世纪,崔勤书和村里其他传承人发现,会“百鸟朝凤”的人越来越少,再过十几年,也许它会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为此,他们决定重拾这项民间艺术。

在村委支持下,经过一系列的组织和发动,不少年轻人报名加入“百鸟朝凤”表演队,这下可乐坏了崔勤书和其他传承人。

“当时我们几个老传承人,根据特长分工,我负责制作道具和教学生表演。”崔勤书笑着说,虽然那一年自己74岁了,但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立即行动起来。

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这项舞蹈中断演出数十年,之前的道具已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设计、制作。“‘鸟类\’道具在整支舞蹈中起着关键作用,需要用心制作。”崔勤书说,道具制作得不仅要丰富,而且要精致,这样表演起来才会更好看。

道具图案几经修改

为设计好道具,崔勤书费尽了心思,白天完全用在了设计图案上,晚上睡前还要考虑图案的颜色。除了回忆过去道具的形状,他还找年轻人从网上查阅了资料。

为方便修改图案,崔勤书在地面上写写画画,直到整个造型画得差不多,才描绘到草纸上。“在地面上画图案节省了不少时间。”崔勤书说,最难的是“凤凰”道具,图案不知道画了多少遍。图案设计好后,后期还要扎制出来。

为展现“凤凰”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崔勤书现场表演了起来。“凤凰”道具是中空的,演员站在里面,可以灵活走动。走动时,“凤凰”的翅膀和脖子还能动,看上去活灵活现。

崔勤书表示,设计“凤凰”图案最关键的是让它“前后平衡”,如果失衡演员不好控制。再就是,道具里面带有机关,这样才能让“凤凰”在走动中保持翅膀和脖子活动,其他动物道具原理相同。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新学员经过学习、锻炼,基本掌握了角色表演和台词,可是没有道具,他们彩排时只能用手比划,或用其他工具代替。“当时大家都等着使用道具,这让我非常着急。”崔勤书只好用晚上时间扎制道具。

为了赶制道具,崔勤书顾不上收玉米。“当时家人催了我好几次,我说玉米可以晚收几天,可是完不成道具,‘百鸟朝凤\’就不能顺利发展起来。”崔勤书说,多日加班加点,他做出了几个道具,还教会了学员如何使用。看着自己制作的道具派上用场,崔勤书感到无比欣慰。

2010年,寿光市非遗中心主任王洪泉得知崔家村几位老人打算让“百鸟朝凤”发展起来,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并找来专业人士,对舞蹈里的动作、台词进行创新。在新时期,这项民间舞蹈终于获得新生。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实习生张越人物档案

崔勤书,今年78岁,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村人,“百鸟朝凤”第四代传承人。进入21世纪,为防止“百鸟朝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逝,他和村里的其他传承人决定重拾这项民间艺术。教授新学员、制作表演道具……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这项民间舞蹈获得新生。

非遗档案

“百鸟朝凤”是流传于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村古老而别具风格的民间舞蹈,融歌、舞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演出队伍庞大,道具奇巧,表演豪放,亦歌亦舞。这项民间舞蹈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没有文字记载,世代口口相传。2011年,“百鸟朝凤”入选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

新闻推荐

一日之计不在晨 ◎杨福成

无问东与西,莫论早与晚。笑颜对花开,时光不负咱。打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早起,要好好学习。”那个年代穷,家里没有表,只能凭感觉或看天色估摸时间,很多次都是月亮还在...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鸟朝凤” 小村庄里舞起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