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晓强
杨玉亮,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工程分公司线路三班班长。30年前,他成为了一名平凡的外线工。外线工长期野外作业,干活又苦又累,施工中还处处险象环生,业内人常开玩笑说,“选行不选线路行,有女不嫁外线郎。”
由于家境的拮据,初中毕业便踏上社会。为了弥补学历的不足,尽快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他克服重重困难,自学了高中数理化课程,参加了潍坊商校企业管理专业班,还多次到济宁、淄博、青岛、北京等地学习,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充实提高着自己。
有所学必有所得。他借鉴“日本汽车工业”看板管理,发明了电力施工“看板分工法”,一用就是20年,成为历久弥新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在复杂的施工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杨玉亮独创的五步工作法、跳眼法、双臂预测检验法、基础养护倒缠薄膜法等先进施工方法,都在实干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9年,杨玉亮成为工程分公司线路三班班长,从此率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外线施工的战场上组塔架线,书写外线工的创业传奇。
实践使杨玉亮体会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不仅要有能干的韧劲,而且还要有会干的巧劲。
为此,他积极探索线路工程前沿技术,不断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他的团队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根据施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发挥聪明才智做了许多的小创新和小发明,如:“压接管校正器、软体绳索盘展器、变电站孔洞盖板、合成绝缘子耐张紧线装置、插入角钢可调式固定拉杆”等等,并在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组织的30项110千伏——500千伏工程项目,施工优良率和按期完成率均达100%。他率领自己的团队,在胶济铁路潍西客、货牵引站双电源改造工程施工中,创造性地提出客运站跨接临时备用电源方案,大大提高了线路改造期间牵引站的供电可靠性,在电气化铁路惜时如金的高速时代,受到了铁路部门的高度称赞。
承建的220千伏华能寿光风力发电以及昌邑第一风力客户发电工程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10千伏新港、森达输电线路工程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奖;110千伏永安输变电工程荣获国家电网农网百佳工程。
30年的工作历程,杨玉亮有牺牲、有奉献,也有收获和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8日晚,第九届鲁台青少年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暨第十一届寿光少林武术节开幕。在当晚的文艺演出中,来自寿光和台湾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为观众现场带来各自精彩的武术表演。据悉,自2009年开...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