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5月份之前就能成熟的大棚葡萄,到了6月底才开始成熟,晚成熟了俩月,不仅价格跌了一半,还没有人收购,眼看大棚里的葡萄即将烂在架上,寿光市营里镇北岔河村的种植户刘先生犯了愁。除刘先生家外,该村还有两户种植户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7月9日,记者来到该村采访发现,为了尽量降低损失,刘先生等种植户决定铲除葡萄树种植圣女果。
五六千斤葡萄没人收
7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寿光市营里镇北岔河村刘先生家的葡萄种植大棚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或紫或绿的葡萄,葡萄果实并不大,看上去晶莹剔透。刘先生正在大棚里给葡萄树剪枝。
本是葡萄收获的季节,但刘先生的脸上丝毫没有喜悦之情。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种植葡萄,虽然长势较好,但由于没有销路,眼看就要烂在架上了。“这个大棚宽10米,长100多米,建设时一共投入了10多万元,我在里面种植了600棵‘黑宝石\’葡萄。这种葡萄尽管个头不大,但是口感甜、皮薄、无核,产量也十分可观。在高温大棚里种植的葡萄原本应该在四五月份成熟,可是我家大棚内的葡萄到现在仍有一部分没熟。”刘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该村还有两户种植户和刘先生家的情况相同,前期他们3家卖出了一部分葡萄,但到现在还有五六千斤无人收购。随后,记者走访了另外两户种植户的葡萄种植大棚,发现葡萄成熟情况与刘先生家相差无几。
“技术员”的话没兑现
当谈及种植葡萄的经过时,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在大棚里种植的是圣女果,去年春天,一名自称是农业技术员的人到附近村里推销肥料,同时向菜农们讲起了在大棚内种植葡萄的事,并宣称“想致富,就种葡萄”,很多菜农听后动了心。
“当时那人说,在大棚内种植葡萄管理起来比种植圣女果简单,并且他会提供技术指导,还会帮忙联系收购商,种植户无需担心销路。”刘先生说,按对方的说法,这种葡萄种植在大棚内,今年四五月份就能上市,价格最低10元钱一斤。去年4月份,刘先生和另外两名村民以每棵10元钱的价格,每人购买了600多棵葡萄苗,种在了自家的大棚里。
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到了今年5月份,刘先生家大棚内的葡萄长势良好,坐果率也很高,可就是不见成熟。“当初卖肥料的人宣称在今年5月份,葡萄就能成熟,可谁知在6月底,葡萄才开始成熟,而这时种植在拱棚里的葡萄也开始上市了,所以我家的葡萄根本卖不上价钱,现在集市上才卖5元钱一斤。”刘先生无奈地说。
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葡萄苗他花了6000元钱,再加上农膜、水电、肥料等开支,成本在2万元左右,而种植的葡萄只卖了9000多元,远远不够成本。“这一年来都是我们自己管理葡萄,并没有雇人,所以人工费就不算在成本里了。即便这样,我们也要损失一万多元。”刘先生说。
上集一天才卖几十斤
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家大棚里葡萄已经成熟了一半,需要尽快销售,可由于成熟期比预期晚了两个月,加之他们村只有三户种植户,种植面积小未形成规模,所以至今没有收购商前来收购。“当时卖肥料的人在销售葡萄苗的时候。承诺帮我们联系收购商,但是到现在也没兑现。”刘先生叹了口气说,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到集市上零售,一天能卖几十斤。
而眼下已经快到种植圣女果的时间了,为减少损失,刘先生打算铲除葡萄树,种植圣女果。“7月中旬之前必须把这些葡萄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就会耽误种植圣女果。”刘先生说。
如今,眼看着辛辛苦苦种植的葡萄就要烂在棚里,该村3户种植户心急如焚。“只要有人来买,剩下的葡萄都会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刘先生无奈地说。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王路欣
新闻推荐
◎寿光古城街道临泽二村的燕法周被乡亲称为“守护神”◎还帮助村民种大棚致富,在村里带头组织文艺宣传队提起寿光市古城街道临泽二村的燕法周,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并亲切地称他为“守护神...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