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李静
作为“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区,潍坊市正着力突破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将新区打造成为“全市转型升级突破口、省会城市圈出海口、济青一体化支撑点及中韩自贸区临港产业聚集地”。目前,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四个统筹”协调发展
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以国家级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以寿光滨海经济开发区域和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域为联动区。因此,一体推进滨海区和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相关区域开发,搞好“规划制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的“四个统筹”建设,成为《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和《潍坊滨海产业园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
相比于其他地区,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快推进港口、公路、铁路等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区内外实现互联互通,支撑条件不断完善,是新区的首要任务。
目前,潍坊港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3.5万吨级)年内实现通航,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启动,并开展了10万吨级航道和20万吨水上过驳作业研究论证;1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加快建设,前三季度潍坊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同比分别增长26.8%、13%;龙威渔港开港运营,中心渔港、海恒威渔港、海渔产业园、北海渔村等项目启动实施。
潍日高速滨海连接线加速推进,潍县中路改造工程实现通车,城海轻轨、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平原水库年内完成主体工程、达到蓄水条件,滨海中央商务区直饮水厂建成投用。国华寿光电厂一期工程年内建成,滨海高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于今年3月份投用。
“培育发展海洋特色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有工业向海洋特色产业转变、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新区产业布局时的主体思路,目前,新区正大力发展以船用发动机、船用发电机组、船舶生产、水下机器人、飞机制造为主的海洋动力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以海上运输、临港物流、现代渔业为主的港口经济产业,以石化、盐化、煤化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以及以医药研发、制造、外包服务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1—10月份,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92亿元、利税1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12.2%。
改革创新激发新区活力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新区在先行先试上有先天优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成为激活新区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的破题点。围绕海洋经济特别是优势产业发展,新区强化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悉,新区依托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潍坊职业学院等,规划建设了蓝色经济研发中心等十大公共研发平台,成立了潍坊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立足产业优势,引导成立了山东海洋化工产业联盟、山东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联盟。
目前,滨海区共有国家级研发机构3家、省级研发机构19家,市级研发机构68家,院士工作站2家,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建设了胜品中团、华尚科技等一批创业孵化平台,与抠抠网合作建设了“一品牌一运营商”的电商生态链,并建成省内首所实体性创业大学并开展创业培训。
此外,开展“飞地”政策试点,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破解县市区土地瓶颈制约,也为突破滨海注入了强劲动力。据了解,一系列决议文件的出台,为“飞地”政策的试点提供了保障。《关于鼓励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产业园区有关问题的决议》从产业聚集、收益分配、统计指标、金融信贷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潍坊市滨海飞地工业园管理规定》实行了“滨海区花钱配套、县市区受益”的政策,“飞地”工业园所需土地、基础设施由滨海区统一供给和配套,园区服务和属地管理事项由滨海区统一提供,园区项目实缴税金和统计指标归所属县市区……目前,14个县市区“飞地”工业园在建项目共81个,投产项目9个。
融入国家战略,开放式发展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韩、中澳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全面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是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新区在开放式发展上取得一系列成效。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达到验收条件,潍坊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龙威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化弘润保税油库、中棉保税仓库等一批海关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中法航空产业园、中韩华尚产业园开工建设,“中国—以色列”研发合作中心稳步推进,潍坊市进口肉牛屠宰进境指定口岸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国际畜牧产业园、中国—东盟国际食品贸易港等项目积极推进;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德国汉高集团、迪拜控股、印度博拉集团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生产基地。
通过举办国际风筝冲浪大赛、中国汽车巴哈大赛等一批国际赛事,潍坊滨海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大幅提高。1—10月份,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据统计,前三季度,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1亿元、同比增长10.5%;1—10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同比增长2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19.7%,各项指标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将分别完成750亿元、630亿元和50亿元。
新闻推荐
今年,鱼台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县、农业富民、城建提速、文化复兴、生态至上、民生为本”之路,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大力实施园区“二次创业”行动,对县经济开发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