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仅给了我生命,还养育我成长,恩情我无以回报,我唯有好好活着……”说起母亲,家住临港经济开发区坪上镇王家岭村的王瑞德几度哽咽。几年前,年近花甲的母亲不顾他的反对,把一个肾捐给了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今年40岁的王瑞德是家里的长子,原本在玻璃厂打工。2008年,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经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十分疲乏。后来去医院经过详细检查,竟然是尿毒症晚期,双肾已经萎缩了。
尿毒症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张兰美当时知道儿子得了这病眼泪都哭干了。张兰美辗转四处求医,最终只能靠每周透析一次来维持儿子的生命,一次透析要4个小时,费用需要400多元。即使能够报销一部分,但长期下来,一笔笔不菲的支出还是难坏了这个普通的家庭。
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儿子,张兰美心里很不是滋味,常常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张兰美和老伴从医生处了解到,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做肾移植,不仅费用高,肾移植的肾源也是一个大问题,想要找到符合患者的肾源非常困难。随之,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给儿子捐肾。
2009年,张兰美与老伴一起来到市人民医院进行肾脏移植配型检查,老两口都为儿子进行配型,结果母子配型成功,张兰美身体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但是年近花甲的张兰美负荷此次手术也是有风险的。即使这样,张兰美还是毅然决然地上了手术台,把肾移植给了王瑞德。
据王瑞德的主治医生介绍,换肾以后,由于体内减少了一个肾脏,张兰美的肾脏负担会加重,加上她年龄较大,在恢复上可能不如年轻人,身体不能再负重。但是为了能给儿子挣到每月高达万元的救命钱,如今64岁的张兰美依旧拼命地工作,不论是在建筑工地上还是在承包的农田里,到处都能看到张兰美单薄的身影。
孙爱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做好防汛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临港经济开发区壮岗镇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要求各级干部提高认识、增强责任,积极发挥农村防汛主体作用。排查摸底。对房屋、建筑...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