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青州 > 正文

颗盐曾能当钱使 卖盐也能富敌国

来源:宜宾晚报 2019-10-14 10:14   https://www.yybnet.net/

有媒体报道,河南一市民在异地购买大量的食盐被罚了200元钱。因为盐被罚款一时间成了稀奇事,因为盐在当下人眼里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不过,你可不知,历史上食盐可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被当做贡品,哪能简单的了?

◆贡品 用盐专设搭配官

现如今,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可是人类最初本不知道盐是什么,又是什么滋味。数百年,乃至千年的时间中,古代先民无数次随机性地品尝海水、盐湖水、盐岩、盐土等,尝到了咸味的香美,后将盐添加到食物中,才有了《尚书》中“若作和羹,尔为盐梅”的记载。

周代时,人们把咸味作为“五味”之一,而且《周礼》中提到 “以咸养脉”,说明周代人还将盐作为医治疾病的方法。《吕氏春秋》记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咸而不减”,对咸味的调理方法进行了更细致的论述。其后,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代王莽就称盐为“食肴之将”。自此,人们的饮食中再也离不开盐了。

可是在古代,井盐产地少,内地吃盐不易。若是在贵州,盐是要由四川自贡运进,另外山区交通又极为不便,量少成本又高,乃至贵州一带,至今还有不少川盐古道,直至解放时,都有“斗米换斤盐,斤盐吃一年”之说。

《尚书》中提到青州“厥贡盐缔”,就是说,商代以前的夏代就有“贡”给奴隶主国家作为调味品用的盐,这种盐极为珍贵,成为了几乎与粮食同等重要的食物,所以才能当做贡物上交。从《尚书》的记载来看,只有青州一地有盐“贡”,其余各州均无盐“贡”,可见夏代时青州盐“贡”地位之重要。

到了周朝,就不单单只有青州“贡”盐,其他邦国也开始“贡”盐,《周礼》中就提到“东北曰幽州……其利鱼盐。”周朝还配备了“盐之政令”,执掌各类盐在不同场合的搭配使用。此时,周代盐的种类已经多于前代,如“苦盐”即池盐,“散盐”即海盐,还有“似虎形之盐”的“形盐”等等。

在西藏、云南一些偏僻的山区,“盐饼”还充当过流通的货币———盐币。唐代时,《云南志》中这样描写食盐:“其盐出处甚多,煎煮则少……颗盐约一两二两,有交易即以颗计之。”此时的颗盐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物品,成为了一种货币。

不只唐朝,《马可·波罗行记》中也有记载:“建都州……其小货币则用盐。取盐煮之,然后用模型范围块,每块约重半磅,每八十块约值精金一萨觉,则萨觉是盐之一定分量。”这种盐块上凸下平,每块上都盖有君主印记,印章只有官吏才有。盐币由商人携赴边远地区,用它交换黄金、麝香等物,离繁华城市越远,盐块的价值越重。在西南部分地区,盐币广泛流通,只要外形完好,仍然可以被当做货币使用。

◆课税品 盐商富可比王侯

自周朝初期,各朝为确保政府财政收入对盐业生产大都实行征税,是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春秋时,齐桓公向管仲问“吾欲守国财而毋税于天下”之策,管仲从“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的思路出发,建议齐桓公对食盐进行官运官销的专卖制度,寓盐税于专卖之中。管仲以为,以万乘之国计之,每月每人三十钱,即可得钱三千万。

而且在讨论到食盐专卖后将盐输出到不产盐的梁、赵、宋、卫等国时,管仲还说,“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盐成为“守圉”的根本,可见控制食盐就可以控制对手,食盐专卖成为了控制敌国的重要手段。

至汉初,盐业开放民营,朝廷只设关收税,富商大贾和地方诸侯通过盐的生产和流通,获取了高额的利润,从而富至几千万乃至万万,成为可与王侯比富的素封之家。吴王刘濞也以盐铁之利雄霸一方,对此董仲舒曾说:“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安稳。

唐天宝、至德年间,盐可以自由售卖,一斗的售价是十钱,而在实行食盐专卖以后的乾元元年,斗盐价变为一百一十钱,至贞元四年,更是暴涨至三百一十钱。《资治通鉴》记载:“大历末,计一岁所入总一千二百万缗,而盐利居其太半。”这个“太半”,据《通典》中所言,应该为九百多万贯。

◆专卖品 汉武帝缺钱设盐官

汉武帝时,连年对外用兵,对内滥肆封赏,大兴土木,生活奢侈,汉初七十年来的储备为之一空,造成财政危机。可是腰缠万贯的盐商却“不佐公家之急”,武帝为解决财政上的危机,便将盐业设官专卖,把盐业的生产和流通直接控制在中央手中。并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敢有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还要“没收其器物”。

刚把盐业收回来,汉武帝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专卖制度,即在产盐区设立盐官,由官府另募平民制盐,并提供制盐的锅,再由官府全部收购,并运往各地出售。

唐宝应元年,刘晏为盐铁使兼运使,再变盐法,开始了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在产区设置四个盐场和十个盐监,负责食盐的生产和收购,然后现场转卖给盐商,盐商可以自由出卖,他还上奏免除盐商贩运过程中的过境税。

建中初年,刘晏去职后,盐法管理越来越乱,官府不断提高盐价,到了想换一斤盐竟然需要稻谷数斗的地步。贞元四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江淮盐价每斗增收二百,共计三百一十文,其后再次增加六十,共计三百七十文,可是官府收到的钱财却没有到半数。很多地区的商人也开始肆意抬高盐价。这种情况直到李巽重修盐法才有所收敛,食盐慢慢恢复到正常价格。

明万历四十五年,专卖制度再变,实行引岸制度,由编入册中的盐商向政府交纳银子后,直接向盐户收购食盐,变为了商收、商运、商销。而且明朝时的盐商多是山西商人,他们以帮政府运送军粮来获取卖盐的资格,不断积累财富。

但是到了清初,引岸制度不好使了,因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如河南,“南阳、河南二府,汝州一州,有一城不满数十家,有一邑不过仅百余家。”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又哪里来的钱买盐呢?而且产盐大户四川、两淮也因战乱导致盐井坍塌,盐业生产处于瘫痪。

为此,清政府在各盐区设立盐务衙门,任命巡盐御史整顿、恢复、官吏盐业经济。两淮盐区第一任巡盐御史李发元上任后,立即“百计招徕”盐商,向他们发布关于整顿、恢复引岸制度的各项措施,要求他们纳科行盐。到顺治十八年,清代征收盐课银已经从数十万两,增加到272万余两,巡盐御史的工作有了初步成效。

◆禁品 唐贩私盐二石以上处死

各朝各代虽然都在进行盐业专卖制度,但是盐业的暴利仍让各路人士对此趋之若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条例,却总是屡禁不止。

唐代贩私盐者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文宗时,江淮富商大户“纳利殊少,影庇至多”。还有一些是专业的私盐贩子,他们有的是落第进士,还有无赖泼皮等等。

宪宗时,朝廷划定了盐商贩盐区域,并严禁私盐。贞元年间规定,犯私盐一石以上者杖脊二十,并征纳罚钱。大和年间,更定私盐二石以上者处死,受雇运输私盐和允许停贮私盐者同罪。

宋代私盐者的构成也很复杂,有的是一村一地的农民,在农闲季节临时团结起来,外出贩运私盐。对此,王安石说,百家都卖私盐,被抓者只有一两人,其余人必定会说,这本来就是不好干的事,没有关系。所以私盐才屡禁不止。如果抓起五家,其他的人肯定会有所畏惧,如果刑罚极重,数十家被抓捕判刑,其他人一定不敢再这么做。所以,此时的私盐刑律极重,设“专切巡捉私煎贩盐公事”的“巡检”官司,两浙还“益兵千人”广行搜捕,“所流配者,至一万二千余人”。

朝廷还下令,不许广东大奚山地区制造、购置船面八尺以上的大海船,并将当地居民编成保甲以防止接纳外地逃亡之人。因为,枢密院上奏:“近年多由兴化、漳、泉等州逋逃之人,聚集其处,易置大船,”贩卖私盐,劫掠商旅。

明朝时,对食盐生产者私自贩卖余盐的行为也有惩治措施。有一食盐生产者名为陆阳,他与其他几人不仅私煎食盐溢额,而且夹带余盐,人赃并获。明代法律夹带余盐与贩卖私盐同罪,应该处以徒刑,但是查有旧例,法外容情,最终对他们处以杖刑,以示惩戒。

嘉靖八年五月,苏州人士殷晟与龚腾等私贩海盐到三片沙地方,正碰上督军追来,几人赶紧逃了。六月时,以龚腾为首,伙同殷晟等人再次贩运私盐,又是在三片沙,遇见张千户督军追捕,不得已,他们弃下了一只盐船逃跑。没过几日,殷晟邻居在他家找出私盐五包,并告到了官府,殷晟害怕之下就到巡按御史处自首,最终被判杖刑一百,徒三年。此时朝廷加大了对私盐的惩处力度,加重了杖刑的幅度并且加处徒刑。

(据《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五强四宜”美丽青州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青州市与时俱进,从未停止...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颗盐曾能当钱使 卖盐也能富敌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