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青州 > 正文

李清照金乡之行考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5-21 11:32   https://www.yybnet.net/

□老 土

在金乡县博物馆,不期然遇见济南老乡李清照所写的一首词《新荷叶·薄露初零》,感到格外亲切: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这首词的词意大致如下:

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人们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海上仙岛。大家献上了淡雅清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侍女们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样晶莹,双手捧觞穿行席间向客人劝酒。

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癯矍铄,如松之耐寒长青,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朗秋月竞比光明。您的品德学问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谢安隐居东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挽救在战乱中受尽蹂躏折磨的黎民。

当地的朋友介绍说,李清照曾经到金乡亲为她的老师晁补之祝寿,就写了这首词。县博物馆的介绍文字上也是如此这般解释的。

这当然是从词意出发,由里往外推理而成的。之前有论者认为这是李清照写给朱敦儒的寿词,但又有人提出朱敦儒本人的身份与生日时间这两方面,与词中所传达的内容不一致,所论因而被推翻。之后学界基本勘定为这是李清照写给晁补之的寿词了。

晁补之何许人?他与李清照是何种关系?李清照又为何写了这首词?查阅文献得知,晁补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他以苏轼为师,为“苏门四学士”(另有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熟识,后者也“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并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一起,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也就是说,晁补之与李格非皆是苏东坡的弟子,他们以文会友,李清照因而也得以认识晁补之。而且据说,晁补之还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牵手人,正是他成就了北宋文化艺术界这一对才子夫妇耀眼的旷世姻缘。

当地的朋友介绍说,1108年,也就是北宋大观二年的秋分那一天,65岁的晁补之隐居老家金乡羊山,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李清照与赵明诚从青州前来祝寿,于是有了以上这首词作。”

那么问题又来了,李清照的祝寿之路是否经过她的家乡济南?另查运河史,北宋时期经过金乡的菏水运河漕运繁忙,菏水、济水、黄河相通相连,青州也可通达金乡,那么李清照是走水路还是陆路?还有,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其时在哪儿?他也去祝寿了吗?

资料显示,大观元年(1107年)秋,赵明诚与李清照回到青州城,屏居乡里,夫妻共相考究金石书画,情意融融;然赵明诚为搜求古文碑刻,经常外出考察。大观二年重阳他与妹夫李德升登游仰天山,大观三年端午与兄思诚、妹夫德升、表兄谢克明等重游仰天山;政和元年中秋与妹夫傅察等游仰天山赏月。大观三年九月十三日游长清灵岩寺,政和三年闰四月六日再过灵岩寺,闰四月八日登泰山,政和六年春三月四日三游灵岩寺。并且他还几次到京师。

可见赵明诚多次外出,并不与李清照同行。退一步讲,即使赵李能够同行去金乡祝寿,但是1108年已是北宋末年,离其灭亡只剩了短短的19年,政局风雨飘摇,盗贼蜂起,路途凶险,自青州至金乡有近800里的距离,远行已然极其不便。

至于李格非,据《李清照正传》记载,1108年春节后,他曾去青州乡下看过李清照与赵明诚,清照有《玉烛新·溪源新腊后》纪念。另据《济南金石志》及乾隆年间《历城县志》记载,1108年三月八日,李格非还曾陪同当时的齐州知州梁彦深游于历山东侧佛慧山下的甘露泉,并镌文于“秋棠池旁之石壁上”,题名曰:“朝请郎李格非文叔”。

《新荷叶·薄露初零》从明抄本《诗渊》录出,原词注明作者为“宋李易安”,中华书局版《全宋词补辑》收之。然查此两书,加上查阅李清照年谱、正传,均没有关于此词更详尽的记载,也没有关于李清照、赵明诚或李格非去金乡的记载。

从以上推论,可以认为,李清照的祝寿多有可能是通过书信的方式,驿寄心意,心通友朋。这大约是最妥当的一种方式了。

关于“新荷叶”这个词牌名,也有得一说。它又名“折新荷”“折新荷引”“泛兰舟”。代表词作有李清照词《新荷叶·薄露初零》、辛弃疾词《新荷叶·和赵德庄韵》等。在百度百科列出的七篇“词作典范”中,出生于济南的“二安”居然一下子便占了四首。分别为:辛弃疾《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辛弃疾《新荷叶·再和前韵》、辛弃疾《新荷叶·初秋访悠然》、李清照《新荷叶·薄露初零》。这是巧合还是有意?济南盛产荷花,据有关记载,早在六朝时,大明湖湖内就多生白莲,因而被称为“莲子湖”,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明湖荷花甚盛,李清照本人,还有曾巩、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中多有描写荷花的词句。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否影响了“二安”创作“新荷叶”?他们对这个词牌的贡献,是否也体现了对家乡的一种纪念与怀想?我想,这应该是颇有意思的一种联想。

斯人已远逝,佳话永流传。1108年这一年,李清照、赵明诚在古老的青州,李格非在美丽的济南,晁补之在雄强的金乡羊山。1108年这一年,李清照的一阕《新荷叶·薄露初零》自然而巧妙地串联起三地四人,无形中成就了一段美妙且绝版的文坛佳话,引后来者翩翩无限的畅想。

新闻推荐

用心对待每一个患者

张洪莹始终奋斗在临床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用真诚的心去善待每一位患者。工作27年来,从未请过任何...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李清照金乡之行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