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亭
□朋 星
济南历下亭,从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北魏时代算起,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从地理位置来说,它经历了三次变迁。
第一次,亭在今五龙潭公园内。始建于北魏时期,郦道元来济南考察水系,《水经注·卷八·济水》曾写到此亭:“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望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注意,这里所说的“大明湖”,指五龙潭;所谓“客亭”,并不是专名,而同于“驿亭”、“长亭短亭”之亭,是供迎送之用的。到了唐代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天,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在此亭参加了一个由官员和名流组织的宴会。宴会上最尊贵的客人,是时任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太守的名士李邕,他是《文选》注家李善的儿子,擅长书法、文章,名声誉满天下;宴会的主办者,是时任齐州司马的李之芳,他是唐太宗的玄孙,“幼有令誉,颇善五言诗”(《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宴会游赏,名士雅集,杜甫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诗中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颂赞济南的名句。
北魏至杜甫来游,已有二三百年的间隔,所以杜甫说“此亭古”;又因它在城南历山之下,所以称为“历下亭”——历下亭成为专名,最早的文献记载始见于杜诗,杜甫当拥有其命名权。自此,不管亭的实际位置如何移动,名称“历下亭”再未变过。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也曾漫游齐鲁,在五龙潭历下亭与李邕相见,留诗《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中有佳句“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郦道元那段文字,长期以来标点、断句有误,错误最早来自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该书作为高校文史教材,由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影响巨大),其在“南北朝的散文”这一章节介绍郦道元时,写道:《济水注》写大明湖上“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风光。后来注释《水经注》的,都不假思索照抄照搬。可是这样断句,“负日俯仰”讲不通。“负日”出自《列子·杨朱》,是公认的“晒太阳”的意思。说楸树桐树“负日”(即遮蔽阳光、遮荫)顺理成章,但树木怎么能“俯仰”呢?因此,符合情理的标点断句应是“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这样语意就顺畅了:亭子两边楸桐遮荫,游人仰视鸟儿,俯视鱼儿;“俯”字是对“鱼”字的,“仰”字是对“鸟”字的。
第二次,亭在今大明湖南岸。杜甫所说的历下亭,大约在唐末已废为荒墟,但后人不忍心此亭灭绝,遂于大明湖南岸重新建亭,仍袭用历下亭旧名,以保障海右名亭的“永生”。现今的大明湖,宋代多称为“西湖”,至金代始称大明湖。宋、金、元、明时期移址于大明湖南岸的历下亭,实际上已非唐时故旧,而中间又几经毁坏。先是金末战乱,亭化为废墟,在蒙古灭金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235年,诗人元好问来到济南,写《济南行记》,说:“至济南,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唯有荆榛瓦砾而已。”元、明当有重修,但明末又毁。明末济南诗人刘敕编撰的《历乘》有崇祯六年(1633年)刻本,是现存历城县志中最早的刻本,其第十九卷载有刘敕咏历下亭的诗“不见此亭当日古,却逢名士一时多”,又载另一位诗人张鹤鸣(明万历初年官历城知县)的诗“海内名亭都不见,令人却忆少陵诗”,证明亭已毁坏。对文人学者来说,追忆历下亭盛会,遥想李邕、杜甫诗酒酬答,乃是难以泯灭的情结。恰如清人范坰《竹枝词》所说:“北海遗踪历下亭,一时诗酒会文星。几番改建名如旧,杨柳看人眼尚青。”
第三次,亭在今大明湖的岛上。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山东盐运使李兴祖移址湖中岛另建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历下亭。李兴祖所建的亭子规模宏大,时人鄂礼《重修历下亭碑》描述:“天空水清,山高岸阔,谯楼(城门上的望楼)壮丽,绮陌参差,旷然在目。”蒲松龄亦有诗《重建古历亭》记载此亭:“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想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
新闻推荐
青州建立医养融合发展运行机制 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
□本报记者郑颖雪10月23日,位于青州市谭坊镇西郑村的安康养老中心,医生在为老人们进行康复按摩。该中心占地面...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