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磊本报通讯员陈卫华宫瑞
4月9日一大早,一走进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坡子村贫困户冯其强家,一股香甜气扑鼻而来。屋子里,自动煎饼机轰隆隆地运转着,一叠叠刚出炉的金黄色煎饼格外诱人。冯其强蹲在煎饼机旁,一会搅一下面糊,一会刷一遍黄油,忙得热火朝天。
现年58岁的冯其强因残疾至今独自一人生活。“年轻时,靠干木工活,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后来年纪大了,木工活干不动了。”冯其强回忆说。没了收入来源,每年还得支出2000多元的医药费,生活陷入了贫困。
虽然身体有残疾,冯其强却不愿“坐等救助”,一直想着“靠劳动取酬”。当年干木工活时,冯其强见过别人用机器制作煎饼,2012年底,冯其强拿着东拼西凑来的26000多元,购买了一台自动煎饼机。
“一开始技术不行,温度控制不好,水面配比不准,做出来的煎饼不成形,没人买。”第一次制做煎饼,冯其强就遇到了技术难题。
转机出现在2013年春。这年3月,临淄区启动了“合力救助帮扶、增进民生福祉”行动,制订了“分类施救、一户一策”的救助帮扶措施,建立起“长期帮扶、动态管理”长效机制。行动启动没多久,救助帮扶工作人员了解到冯其强的困难后,为其联系了外出学习技术的事宜,镇政府还出资两万多元,把坡子村的废弃学校进行修缮,提供给冯其强作生产生活之用。
学了新技术,有了新车间,冯其强的煎饼生意逐渐步入正轨。如今,他每年能制作约两万斤煎饼,一年纯收入达9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现在,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来我这摊煎饼吃,就连青州、广饶的客户也来订煎饼。”冯其强高兴地说。生意越来越好,冯其强还雇了两名村民给他帮忙,他也因此有了一个新头衔——煎饼老板。“为了帮助他把生意干好,现在我们正帮着他申请商标、设计包装,走品牌化道路。”皇城镇民政办主任孙宁说。
新闻推荐
李开周﹙作家,现居开封﹚杜甫晚年写过一首长诗,回顾了他的前半生。这首诗的题目只有两个字:壮游。但内容实在太长,不算标...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