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学宝郑颖雪
本报通讯员刘芳芳
3月13日,天气晴好,山区的树枝蹿出了嫩绿的新芽。来到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一进村,就看见竖立在6000多平方米的孝文化广场上的“百孝石”,背后雕刻着百句劝孝诗。广场四周图板上有24孝图、孝文化警句格言、弟子规、劝善歌等各种照片。
孝文化广场上,多位老人在晒太阳,30岁的村民王玉华也陪着家里老人晒太阳、聊天。2012年,王玉华嫁入侯王村,从进门那天起,她就和公公婆婆、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嫁到侯王村以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村里的人都非常孝顺,我也一直努力孝顺老人。”王玉华说。
这四处可见的和谐场面,在以前的侯王村,却少有出现。1998年10月,新“两委”人员上任后,想干点实事儿,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具体工作中,这户吵着分家,那家闹了矛盾,村内风气不好,工作无处下手。“互相攀比、分争家产,都不想养老人,实际上缺乏一个‘孝\’字,这是村风不正的主要原因。”侯王村党支部书记冯先家告诉记者,为此,他们决定先从尊老、孝老开始。
冯先家带头,四处筹集资金,为老年人买了银龄安康保险,给70岁以上老人安装了电话。结合本村实际对老人的零花钱、医疗费等制定了具体标准。村“两委”还专门印制并逐户要求老人、子女共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并设置“敬老监督台”,每季度检查一次养老情况,年底盘点“赡养协议”履行情况,投票选出10个“孝敬父母好儿女”、10个“孝敬公婆好儿媳”和10个“和谐家庭”。对个别不尽赡养义务的村民,村委会曝光批评,并通过强制手段限期整改。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孝文化在侯王村村民的心中深深扎根。“孝敬老人,带来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都积极向上,发展就容易了。”冯先家说。
侯王村在推行“孝”文化以来,村内风气明显好转,大家都讲孝道、讲和谐、讲友善,出现问题不仅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而且出现了一家困难众人相助的场面。全村劲儿往一处使,硬化了村内道路和生产路,安了路灯,架了护栏。村里还通过带地入股的方式,建起了近40亩的种植基地。把近200亩山林进行承包,利用荒山发展经济。同时,发动村民在沿街地段建商品房,开展多种经营。
2011年,侯王村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随即而来的,则是文明村带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全国各地都想来看看这个以孝治村的小山村是什么样。以此为契机,侯王村建成6家以“孝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农家乐。
来到去年新建的一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星级标准农家乐酒店,42岁的老板——侯王村村民张燕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壮劳力不足,旅游发展起来以后,旅游旺季经常人手不够,我们这个酒店开起来以后,多的时候每天接待七八千名游客,让游客来到侯王村后能够尽情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
张燕和丈夫原来在青州打工,看到侯王村的美好发展前景后,不少在外打工的同乡纷纷回村发展,张燕和丈夫也动了心。在村里的支持下,2017年春天,她和丈夫建成了这家酒店,营业近一年,效益可观。张燕说:“在我们村,谁要是不孝顺,简直太丢人了,全村没有一个不孝顺的,就为这,回来养老也不错。”
新闻推荐
当天“巾帼大师”“最美女创客”进行了风采展示,精彩纷呈3月8日,市妇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潍坊市第二十届“庆三八”招聘洽谈会暨第十五届巾帼好项目好产品展示展销推介会在市人...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